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在线作业06任务_0085 参考(很完

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西方经济学 2015-03-17 16:57:37
【西方经济学(12春)】06任务_0085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D )
   A.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
   C.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 出口小于进口
   满分:2 得分:2
  2.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
   A. 向右下方倾斜
   B. 向右上方倾斜
   C. 平行于横轴
   D. 垂直于横轴
   满分:2 得分:2
  3.
  奥肯定理说明了( A )
   A.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满分:2 得分:2
  4.
  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满分:2 得分:2
  5.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D   )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满分:2 得分:2
  6.
  公式I+G+X > S+T+M说明( D )
   A.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 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D.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满分:2 得分:2
  7.
  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B )
   A. 财政部
   B. 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
   D. 中央政府
   满分:2 得分:2
  8.
  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B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 结构性通货膨胀
   满分:2 得分:2
  9.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A )
   A.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 以上说法都对
   满分:2 得分:2
  10.
  影响美元资产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因素有( A )
   A. 美国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
   B. 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
   C. 预期美元会升值
   D. 政府有预算赤字
   满分:2 得分:0
  11.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 B )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B.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得分:0
  12.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工资
   满分:2 得分:2
  13.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A )
   A. 增加,利率上升
   B. 增加,利率下降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满分:2 得分:2
  14.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C )
   A. 经济衰退时期
   B. 经济繁荣时期
   C. 高通货膨胀时期
   D. 低失业率时期
   满分:2 得分:0
  15.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C )
   A. 国民收入减少
   B. 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满分:2 得分:2
  16.
  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 B )
   A.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B. 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 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
   D.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满分:2 得分:0
  17.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B )
   A.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 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 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 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满分:2 得分:2
  18.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 B)
   A.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满分:2 得分:2
  19.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  D  )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 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 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满分:2 得分:2
  20.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得分:0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满分:4 得分:4
  2.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BCE )
   A.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 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满分:4 得分:4
  3.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 BCD )
   A. 单方面的
   B. 是双重的
   C. 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 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E. 不存在的
   满分:4 得分:4
  4.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BCDE )
   A.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 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 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满分:4 得分:4
  5.
  总需求的构成( ABCD )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满分:4 得分:4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2.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3.
  当其它因素不变时,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4.
  如果外汇供求对货币贬值是敏感的,即有较高弹性,那么贬值对弥补逆差是无效的。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0
  5.
  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6.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的斜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7.
  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8.
  债券具有无期性和非返还性的特点,其收益风险也较大。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9.
  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10.
  当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进口倾向时,乘数为零。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得分:2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总需求:( A)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满分:2 得分:2
  2.
  边际消费倾向:( C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满分:2 得分:2
  3.
  平均储蓄倾向:( E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满分:2 得分:2
  4.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C )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满分:2 得分:2
  5.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E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满分:2 得分:2
  6.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D )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满分:2 得分:2
  7.
  浮动汇率:(D)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得分:2
  8.
  财政政策:( A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满分:2 得分:2
  9.
  存款乘数:( A )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满分:2 得分:2
  10.
   国际收支平衡表:(A)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得分:2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