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练习一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文学理论 2015-03-17 11:24:12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                    ( C )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                     ( D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       ( C )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           ( C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C )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  ( A )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C.深刻性        D.丰富性

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 B )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 C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                                      ( D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 B )

A.系统结构    B.交往结构       C.读者反应系统      D.创造系统

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                                               ( B )

A.相似律       B.接触律       C.必然律          D.可然律

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D )

A.巫术         B.游戏          C.宗教        D.劳动

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其文学的概念是                                                       (  A )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符号学的

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                                ( B )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                       ( C )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18世纪       D.19世纪

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                       ( B )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               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

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  ( B )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

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                                            ( A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剩余价值论》               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                         ( D )

A.严谨的逻辑         B.严谨的语法结构        

C.服从说明的需要     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                                             ( C )

A.《毛诗序》                        B.《乐记》

C.陆机《文赋》                     D.钟嵘《诗品》

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 B )

A.科林伍        B.苏珊•朗格         C.贝尔        D.阿恩海姆

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                             ( C )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                ( B )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            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

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              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

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                                              ( C )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 B )

A.想象            B.联想          C.幻想           D.记忆

26.对比联想是指                                                        ( C )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                                            ( D )

A.记忆              B.想象         C.联想            D.情感  

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  ( C )

A.变形          B.漫画           C.陌生化           D.粘合

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                                                    ( B )

A.客观的真实      B.假定的真实     C.历史的真实       D.科学的真实

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                  ( C )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为情造文

C.诗缘情而绮靡                      D.为文造情

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 D )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 A )

A.克莱夫•贝尔                B.苏珊•朗格

C.什克洛夫斯基                D.阿恩海姆

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                                     ( A )

A.《红楼梦》       B.《变形记》     C.《桃花源记》     D.《等待戈多》

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                                ( B )

A.《诗经》     B.《离骚》     C.《史记》       D.《左传》

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                                          ( C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                             ( C )

A.题材处理       B.主题表现      C.戏剧冲突性质      D.戏剧结构

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         ( 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     ( D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                           ( C )

A.刘勰             B.钟嵘        C.王昌龄          D.皎然

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               ( A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诗人之境      D.常人之境

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                              ( B )

A.《论语》            B.《论衡》          C.《史记》    D.《汉书》

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                  ( A )

A.象征        B.写实          C.神秘          D.浪漫

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   ( B )

A.英美新批评                   B.法国结构主义

C.接受美学                     D.读者反应批评

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                       ( A )

A.人物            B.环境             C.场面         D.语言

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                                       ( B )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

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

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然则物非物也,以我之性情变幻而成也”,强调的是                                                             ( B )

A.抒情对象的客观制约性           B.抒情主体的心灵自由度

C.抒情主体对抒情对象的反映       D.抒情客体对主体情感的影响

47.李白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的修辞手法是               ( D )

A.比喻          B.象征         C.借代        D.用典

48.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 D )

A.精神与伦理的和谐统一              B.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C.言语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D.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

49.关于风格问题,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                           ( B )

A.“文如其人”的观点                B.“风格即人”的观点

C.“风格即言语形式”的观点          D.“言为心声”的观点

50.文学欣赏与文学消费的区别在于文学接受                            ( C )

A.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        B.纯属精神文化范围的活动

C.是现代生活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需要        D.一种购买书籍的行为

51.下列孔子所说的文学的功能,可以看作“文学交流”的是                ( C )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52.刘勰说的“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强调了               ( C )

A.期待视野的影响                     B.接受动机的作用

C.欣赏实践的作用                     D.接受心境的影响

53.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                              ( 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

5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                                              ( A )

A.文学作品         B.文学思潮        C.文学运动      D.文学创造

55.中国古代儒家文学批评基本上属于一种                                ( B )

A.社会历史批评                    B.伦理道德批评

C.审美批评                        D.文化批评

56.刘勰所讲的“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强调的是                  ( B )

A.构思与传达一致                B.构思与传达的矛盾

C.构思与传达相符                D.构思与传达重复

57.从本质上讲,文学批评是一种                                     ( A  )

A.科学活动     B.欣赏活动     C.情感活动        D.直觉活动

58.文学体裁的划分是                                                  (B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自由性       D.不必的

59.文学鉴赏的对象是                                                 (B )

A.不变的文本            B.虚构性的文本  

C.社会现实              D.鉴赏者的人生阅历

60.人的生活活动的审美意义在于人的感觉是                            ( B )

A.单一化的     B.多样化的      C.功利化的         D.生理化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以下概念中属于中国文论概念的是                                   ( ACE )

A.虚静      B.净化      C.物感       D.移情       E.神韵

62.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BCE )

A.文学价值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哲学

63.表现论与再现论比较,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                 ( BDE )

A.强调文学是世界的反映              B.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C.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        D.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

E.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

64.在西方,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学说有                    ( BCDE )

A.文以载道说            B.巫术发生说           C.宗教发生说

D.游戏发生说            E.劳动说

65.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是                         ( ABE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政治文化

D.饮食文化            E.精神文化

66.话语蕴藉特点常常具体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修辞形态中,它们是        ( BC)

A.典雅        B.含蓄        C.含混       D.自然       E.清新

67.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其特殊性表现在                   (BCD )

A.精神生产现实地创造对象世界            

B.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C.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D.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E.精神生产按客观规律进行创造活动

68.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                                     ( BCDE )

A.对创作素材的分析推理

B.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C.外在机缘与作家内心体验的契合

D.把透过读到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对象中

E.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69.与灵感比较,直觉表现为                                       ( BDE )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             B.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

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                   D.往往发生在第一碰头之时

E.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70.在艺术创造中,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这是因为                   ( BD )

A.无意识是一种潜伏于心灵深处的力量

B.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C.对于意识来说无意识是一种异在的力量

D.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E.无意识是作家没有明显觉察到的心理能力

7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BCE )

A.现实型              B.象征型           C.浪漫型

D.模仿型              E.古典型

72.现实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  CD  )

A.表现性           B.虚幻性            C.再现性      

D.逼真性           E.暗示性

73.理想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  CD  )

A.再现性           B.逼真性            C.表现性      

D.虚幻性           E.暗示性

74.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 ACD )

A.及时性                   B.抒情性               C.纪实性

D.文学性                   E.凝练性

75.在中西文中,意象一词归纳起来的几个意思是                       ( ABCD )

A.心理意象            B.内心意象            C.泛化意象

D.审美意象            E.意造之象

76.文学叙事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BD )

A.叙事就是叙述作者身边的现实             B.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C.叙事就是实用记事                       D.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E.叙事就是把握省事件的情感意义

77.中国古代风格类型划分的简分法一般把风格划分为                      ( AB )

A.刚        B.柔        C.虚         D.实        E.奇        F.正

78.所谓“文学消费规定着文学生产”主要表现在                      ( ACE )

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

B.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

C.文学生产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E.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79.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期待视野主要表现为                         ( ABC )

A.文体期待        B.形象期待       C.意蕴期待        

D.结构期待        E.求知期待

80.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主要考察文学作品的                   ( ACE )

A.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文学形象的典型性

C.作家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D.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E.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