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幼儿科学》在线作业题集(1)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幼儿科学 2015-03-17 11:25:50

单选题

第1题 (2.0) 分 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B)

A、气温的变化

B、四季的成因

C、雨、雪现象

D、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第2题 (2.0) 分 属于间接指导的是( B)

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

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

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

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第3题 (2.0) 分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 B)

A、科学实验

B、观察

C、分类

D、科学游戏

第4题 (2.0) 分 请科学家到幼儿园来向儿童介绍南极考察的经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 C)

A、信息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组织资源

第5题 (2.0) 分 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A )

A、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B、他今天早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是观察自然角

C、他在自然角持续观察了20分钟

D、他今天带了一只小乌龟放到自然角中

第6题 (2.0) 分 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D)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第7题 (2.0) 分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 C).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第8题 (2.0) 分 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 A)

A、绳子

B、秤

C、直尺

D、钟表

第9题 (2.0) 分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 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

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第10题 (2.0) 分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11题 (2.0) 分 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B)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孔子

第12题 (2.0) 分 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 )年间

A、乾隆

B、同治

C、嘉庆

D、光绪

第13题 (2.0) 分 “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 A)

A、大班目标

B、中班目标

C、小班目标

D、托班目标

第14题 (2.0) 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B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第15题 (2.0) 分 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C)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第16题 (2.0) 分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D )

A、教师组织的以科学为内容的教学过程;

B、幼儿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

C、幼儿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D、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亲自的科学探索过程。

第17题 (2.0) 分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是指 (A )

A、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B、内容的全面性

C、内容的扩大性

D、内容的兴趣性

第18题 (2.0) 分 幼儿科学教育过程是 ( )

A、教师教、儿童学的过程;

B、儿童接受知识的过程;

C、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

D、儿童的创新过程。

第19题 (2.0) 分 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哪方面的内容? (A )

A、天文现象

B、自然生态

C、物理现象

D、气候现象

第20题 (2.0) 分 以下科学活动必须运用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是 ( B)

A、植物生长;

B、摩擦起电;

C、生命现象;

D、水的流动。

第21题 (2.0) 分 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作出评定的方式是( C)。

A、观察法

B、情景观察

C、自然观察

D、行为核对

第22题 (2.0) 分 有关认识人体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B )

A、观察人体的外部结构及其功能

B、认识大脑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分区

C、了解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D、知道人有生老病死

第23题 (2.0) 分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向儿童介绍电动豆浆机,又让儿童认识另一种做豆浆的工具――石磨。这充分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D )要求

A、科学性和启蒙性

B、广泛性和代表性

C、地方性和季节性

D、时代性和民族性

第24题 (2.0) 分 下列观察活动中,不属于长期系统性观察的是( A)

A、观察彩虹

B、观察春蚕 

C、观察蝌蚪

D、观察小草

第25题 (2.0) 分 下列观察活动中,属于长期系统性观察的是(B )

A、观察彩虹

B、观察春蚕

C、观察水果

D、观察石头

第26题 (2.0) 分 适宜于冬季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 A)

A、雾和雪

B、昆虫

C、彩虹

D、小草

第27题 (2.0) 分 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B )

A、可操作性

B、针对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第28题 (2.0) 分 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游戏规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规则应服从于科学教育要求和游戏展开的需要

B、规则应有利于儿童的操作和智力活动

C、规则应限制儿童的活动

D、规则应简单,便于儿童执行

第29题 (2.0) 分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

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

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

第30题 (2.0) 分 关于学前儿童教育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教育评价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

B、教育评价要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C、教育评价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D、教育评价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

第31题 (2.0) 分 不属于电教媒体特点的是( B)

A、形象生动性

B、注意稳定性

C、时空宽广性

D、媒体多样性

第32题 (2.0) 分 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 C)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第33题 (2.0) 分 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 )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

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第34题 (2.0) 分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第35题 (2.0) 分 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 B)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第36题 (2.0) 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第37题 (2.0) 分 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 )

A、督导――反馈系统

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

D、校正――督导系统

第38题 (2.0) 分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B)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第39题 (2.0) 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 C)

A、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

B、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

C、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

D、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

第40题 (2.0) 分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 )

A、个人探索

B、集体教学

C、分组学习

D、小组讨论

第41题 (2.0) 分 幼儿学科学的动力是( A)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第42题 (2.0) 分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在于 ( A)

A、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科学回答的是“做什么”,技术回答的是“为什么”

C、科学创造新产品,技术是获得新发现;

D、科学是把一般原理运用于个别问题,技术是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的原理

第43题 (2.0) 分 幼儿科学教育的结果是指:( D)

A、儿童学到的科学知识;

B、儿童探索中的发现;

C、儿童在活动中所掌握的方法

D、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产生的发展和变化。

第44题 (2.0) 分 下面能体现时代性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是 ( C)

A、认识茶叶

B、认识扇子

C、认识电脑

D、认识钟表

第45题 (2.0) 分 儿童观察“蚕的一生”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C )

A、现象观察;

B、比较观察;

C、长期系统观察;

D、阶段观察。

第46题 (2.0) 分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是属于( B)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选择性评价

第47题 (2.0) 分 “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世界”这一目标适合于( B)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班、中班和大班

第48题 (2.0) 分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

B、自然角的材料应限于动植物

C、自然角能方便儿童进行随机、长期观察

D、教师要让儿童参与管理自然角

第49题 (2.0) 分 “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这一目标适合于( A)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班、中班和大班

第50题 (2.0) 分 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 A)

A、猫

B、乌龟

C、蚕

D、金鱼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