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行政伦理学》复习资料(填空)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行政伦理学 2015-03-17 11:32:34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P4)
2. 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程中提出的(道德)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的(价值目标)。(P4)
3. 行政伦理学与伦理学也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P6)
4. 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P18)
5.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P19)

第二章
1. 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之一,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向来是(行政学)的宗旨。(P26)
2.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重德轻法),因此从总体上讲古代的中国属于(人治)的国家。(P29)
3. 在行政权力所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掌握行政权力的一方是(权力主体),总是处于主动的和支配的地位,受权力作用的一方是权力客体,总是处于(被动的和服从)的地位。(P30)
4.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P33)
5. 行政伦理学的正义观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要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正地对待(一切社会成员)。(P35)

第三章
1.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伦理学需要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的意义上来探讨(道德理想)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行政伦理学的(特点)。(P58)
2.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应当把承担和履行(服务人民)的社会义务置于其职业追求的首位,并在此前提下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即为人民作贡献)结合起来。(P60)
3. 行政人员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就是他的(行政道德素质),即行政道德品质或行政道德操守,表现为(诚信、廉洁、创新、宽容)等优秀品质。(P61)
4.行政态度障碍主要指行政人员形成了不正确的态度或消极态度。常见的行政态度障碍是:(主观武断的偏执己见);(轻视而塞责);敌视而不满。(P74)
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P75)

第四章
1.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P92)
2.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P103)
3. 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P109)
4.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行政道德)的支持,需要通过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展示自己的(道德)能力。(P111)
5. 行政道德是行政技能的(人格特征),行政技能是行政道德的(现实表现)。(P111)

第五章
1. 现代公共行政在直接表现上是以责任体系的形式出现的,行政体系的运行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同时也是(行政责任)体系产生的过程。
2. 公共权力的行使首先是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目标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还是从属于(国家的政治统治)的目的的。
3. 公共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建立在(行政责任)的基础上的,这是确保整个社会有效约束(公共权力)、确保社会进入良性运行状态的可靠工具。
4. (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5. 实现(个体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并最终形成群体的行政责任意识,是优化行政管理所要追求的目标。

第六章
1. 行政纪律的作用和目的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
2. 行政纪律的不断完善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行政伦理道德)制度化的保障。
3. 狭义的行政纪律主要是指(政府中的纪律),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4. 从调整对象看,行政纪律规范调整的范围仅局限于行政人员的(公务行为)及(与公务活动有关的其他行为)。
5. 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题。
上一页12下一页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