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
三、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1 。
(1)学习心理学 (2)人格心理学 (3)不同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2、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 3 。
(1)同化论 (2)信息加工理论 (3)知识分类理论 (4)解决问题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4 。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20世纪50年代 (3)20世纪60年代末 (4)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4、教学实验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共同点是 4 。
(1)调查研究 (2)发展规律 (3)验证假设 (4)解决问题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2 4 。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 (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3 。
(1)言语信息 (2)态度 (3)动作技能; (4)智慧技能
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1 。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接受学习
8、婴幼儿在与承认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2 。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接受学习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 4 。
(1)认知复杂程度 (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10、桑代克的准备率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1 相一致。
(1)动机原理 (2)强化原理 (3)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4)成熟概念
11、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4 。
(1)人工饲养的黑猩猩 (2)所有野生的黑猩猩 (3)所有灵长类 (4)个别野生黑猩猩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 1 实验结果得出的。
(1)系列学习 (2)联想学习 (3)自由回忆学习 (4)S-R学习
13、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 2 。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信息加工理论 (3)皮亚杰理论 (4)激进建构主义观
14、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 3 。
(1)社会建构主义观 (2)信息加工理论 (3)激进建构主义观 (4)奥苏伯尔的理论
15、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3 。
(1)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2)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3)反应与强化出现的前后; (4)在每次反应后是否给予了强化
16、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1 。 (1)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2)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3)反应和强化出现的前后 (3)在每次反应后是否给予强化。
17、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科恩那个的解释是 1 。
(1)双编码理论 (2)加工深度说 (3)图式理论 (4)知识分类学习论
18、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与 3 概念对应。
(1)智力 (2)习得的认知能力 (3)习得的认知能力与动作技能 (4)认知技能
19、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 4 。
(1)儿童观察力强 (2)思维的逻辑性 (3)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 (4)儿童头脑中储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
20、生物课上教室在黑板上画出血液、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是为了引发和促进学生 2 的认知过程。
(1)选择 (2)组织 (3)整合 (4)精加工
21、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2 模式进行教学。 (1)上位学习 (2)下位学习 (3)并列学习 (4)发现学习
22、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3 。
(1)上位学习; (2)下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4)派生学习
23、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旨在促进哪种认知过程 2 。 (1)选择 (2)组织 (3)整合 (4)精加工
2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你 3 。 (1)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2)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3)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4)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取知识 25、具体概念的最适当学习方法是 2 4 。
(1)下定义; (2)接受学习; (3)发现学习 (4)模仿学习
26、下列代表概念的词是 1 4 。
(1)天安门 (2)地铁 (3)地球 (4)高尔夫球
27、下列名称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有 2 3 。
(1)苏州 (2)长安街 (3)人民广场 (4)纽约
28、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效果律的正例是” 3 。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得寸进尺 (3)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吃小亏占大便宜
29、程序的最合适的学习方式是 4 。
(1)下定义 (2)发现学习 (3)模仿学习 (4)探究学习
30、加涅智慧技能层次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 1 。 (1)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 (2)八认知策略看成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 (3)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 (4)阐明了不同类型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
31、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2 。 (1)练习对智慧技能的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2)在概念同化中学生进行的是机械背诵学习; (3)程序的学习可由学习者的自主探究而获得;
(4)学生接触了概念的很多例子后,就会习得相应的概念。
32、历史教师告诉学生,记忆历史年代时,可先记住某个熟悉的年代,而后再通过在该年代上增减数字来记住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某个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对该生行为最适宜的解释是 3 。
(1)该生具有叛逆精神; (2)该生具有运用策略的元认知意识; (3)该生会使用记忆策略; (4)该生不喜欢历史。
33、下列有关认知策略学习的论断正确的是 4 。
(1)认知策略不能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发现习得; (2)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与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没有区别; (3)认知策略应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习得; (4)教师为学生示范认知策略以后学生自己应负责对策略应用的练习。
34、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易基策略,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4 制约。
(1)思维能力 (2)元认知 (3)年龄 (4)相关知识
35、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4 。 (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2)开展学习竞赛;
(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 (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6、学生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做了写作指导,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 1 。
(1)生活体验; (2)观察力 (3)思维灵活性 (4)写作策略
37、有一种化概念关系图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 3 。 (1)促进语义编码的认知策略 (2)是一种元认知策略
(3)是一种教学策略; (4)是个体的一种认识论信念。
38、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2 。 (1)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2)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3)他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4)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39、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 4 。 (1)思维的深刻性 (2)认知结构中梯形图式的储存和激活; (3)深刻的洞察力 (4)思维的灵活性
40、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类型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原理,低年级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 4 。
(1)发展作文构思能力 (2)通过作文修改以发展反省认知能力; (3)丰富儿童生活经验 (4)形成正确应用词、举得基本技能并丰富其生活经验。
41、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3 。
(1)专家具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2)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3)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4)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42、研究表明,象棋专家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子,而非专家看5秒只能记4----5个子。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1 3 。
(1)专家有敏锐的观察力; (2)专家有敏锐记忆力; (3)专家储存了大量有关知觉模式; (4)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43、初入学儿童在学习8+5=?这样的问题时,应用凑10策略,即先把5分成2和3.2+8=10,10+3=13。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4 。 (1)专门领域解题策略; (2)非专门领域解题策略; (3)可以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策略; (4)难以达到自动化的策略。
44、下列不属于创新相关的个性特征的是 1 。
(1)冲动性 (2)冒险性 (3)独立性 (4)乐群性 (5)自我决定
45、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2 。 (1)智力技能总规则的迁移; (2)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3)动作技能的迁移 (4)认知策略的迁移
46、“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4 。
(1)纵向迁移 (2)侧向迁移 (3)特殊迁移 (4)学会学习
47、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1 。 (1)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2)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3)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时发展智力的捷径; (4)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48、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表明,影响儿童将习得的策略应用于新情境并促进新的学习的重要条件是 4 。 (1)儿童对所学习的策略的效用的意识程度; (2)训练中儿童是否感到有趣; (3)练习的时间和数量; (4)儿童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49、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呢刚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4 。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50、如果某学生在从事心学习时已具备了准备状态,这就意味着 3 。 (1)他原有的知识水平适合新学习; (2)他原有的心里发展水平适合新学习 (3)他的学习在实践、经历的消耗上经济合理; (4)上述论断都对
51、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4 。
(1)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强调社会性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2)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会在所有任务的完成上表现出具体运算思维; (3)并非所有初中生都能进行科学研究;
(4)人际间的社会关系能直接内化为高级心理机制。
52、学生的原有知识这一特征在史密斯和雷根的学生特征分类体系中属于 2 。 (1)稳定的相似特征 (2)稳定的差异特征 (3)变化的相似特征; (4)变化的差异特征。
53、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1 。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4)有意义学习
54、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3 。
(1)数学 (2)历史学 (3)教育学 (4)有意义学习
55、适应性教学最求的目的应该是 1 。
(1)加大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2)缩小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3)促进学生进步 (4)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56、下列有关掌握学习的论断错误的是 3 。
(1)掌握学习要求80-90%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
(2)在掌握学习中,学生达到同样标准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 (3)掌握学习也是一种累积性的学习; (4)掌握学习最终会加大学生间的差异。
57、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 2 。
(1)留级或跳级 (2)分校 (3)班内分组 (4)同质分班
58、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4 。
(1)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2)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3)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4)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59、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3 。 (1)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2)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3)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4)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60、下面说法代表内控特征的是 4 。
(1)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2)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
(3)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4)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61、两名IQ相似的学生以同样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某大学。但进大学以后,甲生成绩保持优秀,而乙生成绩多门不及格,在留级线上挣扎。有效学习的内部因素分析,导致两名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 1 。
(1)学习方法; (2)学习动机; (3)学习习惯 ; (4)动机与方法的结合
62、学生喜欢某老师,随之也喜欢该老师上的课,并取得较好成绩。这一现象适宜用 解释 1 。
(1)态度中的情感迁移; (2)学习兴趣; (3)态度; (4)强化说
63、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2 。 (1)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2)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3)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4)青少年偷偷抽烟
6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随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1
(1)民主型 (2)放任自流型 (3)仁慈专断型 (4)强硬专断性 65、不属于教师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 2 。
(1)职业态度 (2)宽容 (3)敏感性和移情理解 (4)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
66、在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控制的认知负荷是 2 3 。 (1)内部认知负荷 (2)外部认知负荷 (3)关联认知负荷
67、多媒体设计中运用个性化原理指用 1 2 表述文本材料。 (1)第一人称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
68、下列多媒体设计方式最可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是 2 。
(1)文本+图片 (2)图片+言语解说 (3)文本+言语解说 (4)文本+图片+言语解说
69、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的依据是 3 。
(1)行为主义 (2)社会认知论 (3)认知结构论 (4)人本主义理论
70、对科学取向教学论形成做出最大贡献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2 。 (1)奥苏伯尔 (2)加涅 (3)布鲁纳 (4)布卢姆
71、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 3 素质。 (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 (2)易受影响的素质
(3)发展形成的素质 (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72、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 。
(1)学生学习的结果; (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
(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
73、“据人物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3 。
(1)认知发展理论 (2)同化论 (3)学习类型理论 (4)个性差异理论
7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这样陈述的目标是 3 。 (1)行为目标; (2)认知行动结合目标; (3)含糊的目标;(4)情感与行为结合的目标。
75、反映掌握定义型概念的性能动词是 3 。
(1)辨别 (2)理解 (3)分类 (4)识别
76、反映掌握高级规则的性能动词是 1 。
(1)生成 (2)运用 (3)分析 (4)思维
77、下列适合描述态度目标的行动动词是 4 。
(1)认可 (2)讨厌 (3)尊重 (4)朗诵
78、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是 4 。 (1)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 (2)分析学习的条件;
(3)开发科学培训方案; (4)根据不同学习类型的不同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79、如果教学目标是智慧技能,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4 。
(1)自学; (2)讲授法 (3)指导发现法; (4)精讲加变式练习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