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是指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必须建立在组织良好行为和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
A. 科学性原则 B. 实时性原则 C. 真实性原则 D. 例外性原则 满分:2 分
2. 礼仪的含义是精神的,意识的,反映不同的意识形态,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C)的变化而变化。
A. 经济基础 B. 社会制度 C. 社会文化 D. 道德规范 满分:2 分
3.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的( D )。
A. 经济性 B. 集体性 C. 组织性 D. 社会性 满分:2 分
4.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B)。
A. 客观基础 B. 加速器 C. 核心 D. 重要保障 满分:2 分
5. 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A)。
A. 客观基础 B. 本质特征 C. 核心 D. 重要保障 满分:2 分
6. (A)是咨询建议的前提,没有足够的信息,一切咨询和建议只能是空谈。
A. 获取信息 B. 决策 C. 协调沟通 D. 平衡利益 满分:2 分
7. (A)即根据信息的反馈来适当调整组织的行动, 以协调关系。
A. 反馈调节法 B. 自律法 C. 感情疏通法 D. 信息分享法 满分:2 分
8. (A)是指公关活动要兼顾组织与公众的双方利益,在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互利互惠。
A. 平等互惠原则 B. 实时性原则 C. 真实性原则 D. 例外性原则 满分:2 分
9. (A)也被誉为“公关之父”
A. 爱德华•伯纳斯 B. 艾维•李 C. 斯科特•卡特李普 D. 阿伦•森特 满分:2 分
10. (A)是实施公共关系的主体。
A. 社会组织 B. 公众 C. 传播 D. 沟通
满分:2 分
11. 组织需要通过(A)来增强内聚力。
A. 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 B. 全员公共关系 C. 领导支持 D. 社会支持 满分:2 分
12. 平等互惠原则的基点,就是要把(B)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A. 集体利益 B. 公众利益 C. 个人利益 D. 项目利益
二、多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一般来说,评价工作可分为(ABCD)几个阶段:
A. 重温目标
B. 搜集、分析资料
C. 向决策部门报告分析结果
D. 把分析结果用于决策
满分:2 分
2. 礼仪的地位与作用包括(ABCD)。
A. 礼仪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B. 礼仪是治国之本
C. 礼仪是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重要标志
D. 礼仪是搞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桥梁
满分:2 分
3.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BCD)。
A. 具体的“公众”关系
B. 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规律
C.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的种种规律
D. 公关活动及其策划、实施的艺术与方法
满分:2 分
4. 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共关系区别在于(ABCD)。
A. 对公众的态度不同
B. 原则不同
C. 采取的方法不同
D. 达到的目的不同
满分:2 分
5.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ABCD)。
A. 传播媒介
B. 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C. 信息的重复
D. 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满分:2 分
6. 公关人员的培养短期培训的方式主要有(ABCD)。
A. 举办培训班
B. 见习培训
C. 聘请专家指导
D. 全员培训
满分:2 分
7. 一般来说,在选择传播渠道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ABCD)。
A. 联系目标原则
B. 适应对象原则
C. 区别内容原则
D. 合乎经济原则
满分:2 分
8. 公共关系学与相关学科包括(ACD)几部分。
A. 背景学科
B. 基础学科
C. 技术学科
D. 交叉学科
满分:2 分
9. 商品广告与公关广告的区别在于(ABCD)。
A. 直接目的不同
B. 内容不同
C. 效果不同
D. 应用范围不同
满分:2 分
10. 公众的特点主要有(ABCD)。
A. 同质性
B. 群体性
C. 互动性
D. 可变性
满分:2 分
11. 协调关系的方法包括(ABCD)。
A. 反馈调节法
B. 自律法
C. 感情疏通法
D. 信息分享法
满分:2 分
12. 交谈时的礼仪主要有(ABCD)。
A. 声音
B. 姿态
C. 话题
D. 礼貌用语
满分:2 分
13.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是由(ABC)组成的。
A. 历史
B. 理论
C. 应用
D. 知识
满分:2 分
14. 公共关系由(ABC)要素构成的。
A. 社会组织
B. 公众
C. 传播
D. 沟通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