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城镇体系规划 2015-03-17 11:42:58

一、单选题

1.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 空间组合

B. 经济组合

C. 时间组合

正确答案:A

2.  相对独立性: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城镇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由此决定了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竞争。但是,区域经济又包含在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其发展必然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国民经济全局利益的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

A. 经济利益主体

B. 区域经济主体

C. 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A

3.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政策

C. 市场经济规律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  城镇空间管治与协调:是针对不同的城镇空间组织形式,提出相应的()等方面的措施与策略,引导和控制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其目的是保护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A. 空间规模

B. 城乡建设

C. 生态保护

D. 资源开发

正确答案:BCD

2.  改革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我国城市土地使用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各地虽然也进行了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但离建立起新型健全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A. 土地无偿使用

B. 无限期使用

C. 转卖

正确答案:AB

3.  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集聚受“无形的手”制约,但其流动、集聚的规律是从()。

A. 投入产出低的位置流向

B. 集中于投入产出高的位置

C. 投入产出高的位置

正确答案:AB

4.  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由于区域性基础设施面广量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且各有其主管部门及相应的(),但综合起来尚缺少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实施机制(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外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事权。

A. 计划

B. 规划

C. 实施机制

D. 实施机制

正确答案:ABC

5.  环境管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环保力度,促进(),促进城镇集聚和城市化进程。

A. 生产力布局调整

B. 经济结构调整

C. 环境治理调整

正确答案:AB

6.  活动关联性: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导致了城镇之间存在着()上的互补性,而且,一个城镇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它相关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就越大。

A. 发展要素

B. 发展成果

C. 发展空间

正确答案:AB

7.  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包括哪些?是指与之对应的区域内()的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共生互动关系。

A. 各产业之间

B. 城镇之间

C. 经济区之间

D. 环境之间

正确答案:ABC

8.  城市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城镇建设领域的落实,概括城镇与区域、城镇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反映城镇同()的有机联系,它是城镇发展带有整体性、纲领性、长期性的行动方案。

A. 经济社会

B. 生态环境

C. 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AB

9.  加紧城市化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2、进一步改革城市户籍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与安置;3、改革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4、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

A. 改善环境条件

B.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C.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正确答案:BC

10.  都市圈的形成机理:是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双向流动的结果,健全的都市圈的运作是以内在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为基础,以便利()条件为支撑,以行政的协调领导为保障的。

A. 交通

B. 通讯

C. 居住

正确答案:AB

11.  概念规划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1、();2、强调多目标,多方案比较;3、强调规划弹性,操作灵活。

A. 环境优化

B. 强调战略性

C. 内容简化

D. 重点突出

正确答案:BCD

12.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编制:必须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

A. 发展的空间

B. 生态环境

C. 区域范围

正确答案:AB

13.  区域经济政策指政府()的旨在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法令、条例和措施。

A. 管理

B. 制定

C. 实施

正确答案:BC

14.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适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

A. 市

B. 县

C. 城镇

正确答案:AB

15.  发挥城市化的引擎作用有哪些?()、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A. 推动就业结构调整

B. 有利于保护耕地

C.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D. 有利于改善环境条件

正确答案:ABC

16.  自下而上放任型:由于自由经济意识形态在()的全面渗透,“控制”的观念在这些国家并不受欢迎。市场的盲动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规划缺乏稳定的地位,时而镇政府当作防止市场失效的工具,时而被视为避免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发生的权宜之计。

A. 政治

B. 文化领域

C. 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AB

17.  建立协调机制:由于存在经济联系区域同行政区划背离或不协调的状况,()等发展协调机制是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保障。

A. 建立都市圈

B. 边界地区

C. 重点开发建设管治区

D. 区域间

正确答案:ABC

18.  城镇体系规划中分区管治与协调可概括为:1、落实()战略的分区对策;2、针对不同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空间的分类指导。

A. 城镇化

B. 城镇发展

C. 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AB

19.  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A. 经济结构

B. 战略调整

C. 城镇

正确答案:AB

20.  中国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措施是:1、明确重点;2、建立以现代化立体快速交通体系和现代化通讯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市之间及其与其它地区的联系。政策倾斜,尽快使香港、上诲、北京加入到国际性城市的行列;3、应用新的()的区域宏观调控,协调大都市连绵区、城市密集区各等级规模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规划和建设新的城市管理区域4、加强中国城市化模式和途径的开拓,引导和规范城市郊区发展,确保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优化各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

A. 加强环境基础建设

B. 城市管理手段

C. 加强城市发展

正确答案:BC

21.  城市发展要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1、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2、开展()土地;3、培育和规范地产市场;4、进行制度创新;5、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相结合

A. 土地整理

B. 盘活存量

C. 打击囤地卖地

正确答案:AB

22.  分区管治与协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协调,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一、协调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立,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协调管理制度建立等。

A. 区域

B. 空间

C. 整合

D. 协调

正确答案:ABC

23.  平衡开发战略的基本观点是:区域开发要推动所有产业部门();保持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由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增长。

A. 同时开发

B. 同时发展

C. 齐头并进

正确答案:BC

24.  项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鼓励投资和禁止投资的方向,()等。

A. 鼓励跨区域投资

B. 联合投资

C. 国际引资

正确答案:AB

25.  技术方法:设立有限的规划目标,根据(),确定规划内容;深入研究发展机制和宏观的、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排除短期行为和单方利益的干扰;在规划中增强和发挥工程学科的作用;保证合理的规划弹性,注重多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论证。

A. 需求

B. 问题

C. 条件

D. 范围

正确答案:ABC

26.  概念规划:城市或区域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是将()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模式紧密结合的战略框架,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宏观解答。

A. 城市

B. 环境

C. 区域

正确答案:AC

27.  所谓“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大的核心城市,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组成的圈层式结构。

A. 社会

B. 经济

C. 规模

正确答案:AB

28.  城乡一体化有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上(),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

A. 整体协调

B. 空间上整体协调

C. 经济上互补

正确答案:AB

三、判断题

1.  按规划范围全覆盖划分的次区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一直是我国区域体系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4.  概念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长期规划,它的兴起与区域规划在全球范围的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管治与协调的行政措施:1.规划制定;2、项目管理;3、环境管理;4、规划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规划的组织方法:规划是政府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是:1、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2、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的流转机制;3、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收益及投入机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高级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分区管治与协调:是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尝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0.  同一都市圈应属于同一种城市场的作用域围,是一定尺度的城市经济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1.  经济增长包含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改进两个方面。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2.  加快现有大城市的发展,提高其内涵质量,提前解决将会出来的各种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3.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4.  传统的区域规划尤其是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生产力的布局为核心任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5.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区域内的乡村工业开始兴起,在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6.  区域空间管治与协调:按照空间开发的条件,制定有别于其它区域,但在该区域值得共同遵循的建设原则和相关政策措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7.  有关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平衡,区域引水工程及城镇供水方针、区域性污水治理方案及城镇污水治理方案应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8.  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9.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顺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