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1 道试题,共 42 分。)
1. 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B )。
A. 0.4
B. 0.25
C. 0.5
D. 0.1
满分:2 分
2. ( B)是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
A. 反头脑风暴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哥顿法
D. 德尔斐法
满分:2 分
3. 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B )。
A. 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满分:2 分
4. ( B)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A. 头脑风暴法
B. 典型研究法
C. 理论推演法
D. 因素分解法
满分:2 分
5. 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A )。
A. 相对地位
B. 集中趋势
C. 误差大小
D. 差异程度
满分:2 分
6. 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C )。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 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满分:2 分
7. 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B)。
A. 有效性
B. 稳定性
C. 可测性
D. 等值性
满分:2 分
8. 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A )。
A. 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满分:2 分
9. 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B )方法。
A. 积差相关
B. 点双列相关
C. 等级相关
D. 完全相关
满分:2 分
10. 某变量的观测值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4种运算,这一变量属于( D)变量。
A. 称名
B. 顺序
C. 等距
D. 比率
满分:2 分
11. 定量刻画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用符号( A)表示。
A. P
B. D
C. X
D. Y
满分:2 分
12. 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称为(B )。
A. 模糊现象
B. 随机现象
C. 确定现象
D. 非随机现象
满分:2 分
13. 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量与评价类型是(A )。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潜力参照
D. 终结性评价
满分:2 分
14. Z分数量表是(B )。
A. 称名量表
B. 等距量表
C. 顺序量表
D. 比率量表
满分:2 分
15. 百分等级PR的取值范围(B )。
A. 从1到100的整数
B. 从0到100的整数
C. 区间[1,100]
D. 区间[0,100]
满分:2 分
16. 积差相关系数方法的创立者是英国的(A )。
A. 皮尔逊
B. 斯皮尔曼
C. 达尔文
D. 高尔顿
满分:2 分
17. 教育测量与评价按(B )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A. 参照点
B. 运用的时机
C. 被试的行为表现
D. 内容
满分:2 分
18.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D )。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 取值水平
D. 集中位置
满分:2 分
19. 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D )。
A. 等级相关
B. 列联系数
C. 肯德尔W系数
D. 点双列相关
满分:2 分
20. (A )是将不同类型的行为或不同科目的学习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进行相互比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书面评语和建议。
A. 个人发展横向参照
B. 个人发展纵向参照
C. 个人潜力发展参照
D. 课程目标参照
满分:2 分
21. (B )是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A. 评定量表评价
B. 表现性测验
C. 客观题测验
D. 主观题测验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是非题的优点表现在(AD )。
A. 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
B.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C.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
D. 记分客观,取样广泛
满分:2 分
2. 等级相关适用于以下( AB)情况。
A. 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B. 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C. 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
D. 两个变量中的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
满分:2 分
3. 为提高测验的质量,在设计测验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ABCDE )。
A. 确定测验目的
B. 确定测验属性
C. 明确测验的性质和用途
D. 被试的特征
E. 分析测验目标
满分:2 分
4. 结构效度的验证的步骤一般包括( ABCD)。
A. 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
B. 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是存在的假设说明
C. 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
D. 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
满分:2 分
5.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管理的功能表现在( ABD)
A. 教师管理
B. 目标管理
C. 经验管理
D. 过程管理
满分:2 分
6. 就一般教学情境下运用的档案袋评价而言,其目的大体上可分成( ABCDE)。
A. 总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最佳行为评价
E. 典型行为评价
满分:2 分
7. 测试题目中的论述题属于(BD )。
A. 选择型
B. 供答型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满分:2 分
8. 测量的三要素包括(ABC )。
A. 测量的量具
B. 测量的参照点
C. 测量的单位
D. 测量的起点
满分:2 分
9. 操作测验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情境的真实程度,可以将其分为(ABCD )。
A. 纸笔操作测验
B. 辨认测验
C. 模拟操作测验
D. 工作样本操作测验
满分:2 分
10. 效度主要有三类,它们分别是(ABD )。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复本信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
V
1. 顾名思义,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样本统计量是个随机变量。(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1、1]上。(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标准分数是以方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线形图就是多边图。(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之间是矛盾对立的。(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某事件A的 概率P(A)=0.10,则A是小概率事件。(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积差相关是根据两列比率变量的等级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当相关系数r=0时,称为完全相关。(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所谓标准分数常模,就是以常模团体在某一测验上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把原始分数转换成基本标准分数Z或转换到更大的标准分数T量表上,能够揭示每个测验分数在常模团体测验分数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组内常模。(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即依靠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应测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比率变量的零点是绝对的。(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零假设就是总体参数为零的假设。(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理论上讲,各组相对次数之和等于1。(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标度是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通常用字母(如A、B、C)、文字(如甲、乙、丙)或数字(如1、2、3)来表示。(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复本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正态分布曲线是单峰对称的曲线。(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