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春《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中国教育简史 2015-03-17 11:43:39

一、单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V

1.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C )

A. 自强学堂

B. 广东同文馆

C. 京师同文馆

D. 上海广方言馆

满分:2  分

2.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 B)。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满分:2  分

3.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领土上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B )。

A. 英华书院

B. 马礼逊学堂

C. 宁波女塾

D. 金陵大学

满分:2  分

4.  以下哪句话最能够体现孔子提倡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思想? D

A.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 “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满分:2  分

5.  孟子明确提出办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 C)?

A. 兼相爱

B. 尚贤

C. 明人伦

D. 无为

满分:2  分

6.  稷下学宫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等,采取何种管理办法? A

A. 松散型

B. 集约型

C. 密集型

D. 零散型

满分:2  分

7.  “壹教”的思想最初是由(B )提出的?

A. 韩非

B. 商鞅

C. 墨子

D. 老子

满分:2  分

8.  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是强调( C)。

A. 尊师重道

B. 师法、家法

C. 能者为师

D. 师道遵严

满分:2  分

9.  殷商重祭祀、崇礼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学习礼乐的学校(A )。

A. 瞽宗

B. 成均

C. 辟雍

D. 东胶

满分:2  分

10.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D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监生历事制度

D. “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满分:2  分

11.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C )。

A. 《学记》

B. 《孔子世家》

C. 《颜氏家训》

D. 《朱子读书法》

满分:2  分

12.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 )。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满分:2  分

13.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B )。

A. “存天理,去人欲”说

B. “致良知”说

C. “教为圣人”说

D. “知行合一”说

满分:2  分

14.  中国最早的一所教会女学是( C)。

A. 经正女学

B. 务本女学

C. 宁波女塾

D. 福州女塾

满分:2  分

15.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重点是(D )。

A. 学习四书五经

B. “明其理”

C. 应科举

D. “学其事”

满分:2  分

16.  王通是振兴儒学的倡导者,他认为应以(B )为基本教材?

A. 《论语》

B. 《六经》

C. 《中说》

D. 《道德经》

满分:2  分

17.  ( A)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教育的首创者之一?

A. 墨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孔子

满分:2  分

18.  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 A)。

A. 院系调整

B. 颁布“高教六十条”

C. “统一高考”

D. “扩大办学自主权”

二、多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V

1.  王守仁从“知行合一”学说出发,对如何教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ABC )。

A. 知行并进

B. 自求自得

C. 循序渐进

D. 温故而知新

满分:2  分

2.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学校有(ABCD )。

A. 中共中央党校

B.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C. 陕北公学

D. 鲁迅艺术文学院

满分:2  分

3.  韩非提出的教育管理模式有(AB )?

A. 以法为教

B. 以吏为师

C. 知足不争

D. 行不言之教

满分:2  分

4.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学制涉及到( ABCD)。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满分:2  分

5.  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立的不同类型的干部学校是(AB )。

A. 湖南自修大学

B. 平民女学

C. 苏州大学

D. 北京大学

满分:2  分

6.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有( ABCD)。

A. 提倡尽早施教

B. 提倡严格教育

C. 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D. 注重道德教育

满分:2  分

7.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ABCD )。

A.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B. “强勉行道”

C. “必仁且智”

D. 重义轻利

满分:2  分

8.  在华基督教学校贯彻的三项办学目的(ACD )。

A. 为“培养布道人才”,以利基督教的传播

B. 为“培养高科技人才”,以作为中国未来的“科技领袖”

C. 为“培养学校师资”,传授西方文化和科学识

D. 为“陶铸杰出人才”,以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领袖”

满分:2  分

9.  民国时期的“壬子癸学制”从横向把整个国家教育分为三大系统(BCD )。

A. 初级教育

B. 普通教育

C. 师范教育

D. 实业教育

满分:2  分

10.  梁启超的《论师范》一文中师范学校的课程应包括(ABCD )。

A. 须通习六经大义

B. 须讲求历朝掌故

C. 须通达文字源流

D. 须分学格致专门

满分:2  分

11.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ABCD )。

A. 帖经

B. 墨义

C. 口试

D. 策问

满分:2  分

12.  西周的“国学”又分为哪两类? AD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满分:2  分

13.  稷下学宫在教学上实行的“期会”制主要有哪种活动形式? BC

A. 写作

B. 演讲

C. 辩论

D. 研讨

满分:2  分

14.  明代科举考试,科目虽沿用唐、宋旧制,而试士之法,大大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谓“八股”。八股文亦称( ABCD)。

A. 时文

B. 制艺

C. 经义

D. 四书文

三、判断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V

1.  清末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学部奉上谕公布的“忠君、尊孔、 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三纲五常”是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孔子已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1982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梁思成于1896年发表了《论师范》一文,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1938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说的理论基础,其中也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一般认为,这一制度是在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来的。(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韩非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反对“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他从推行封建“法治”的需要,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 智术之士 ”、“能法之士”、“耿介之士”。(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稷下学宫属于官办性质。(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朱熹将自己的文章,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六条。(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稷下学宫虽由齐王直接掌管,但学宫的基本细胞是私学。(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嵇康在批判经学教育的同时,创立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汉武帝即位后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唯一指导思想。(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把工农群众教育称为社会教育。(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朱熹把人生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正式实施“管教养卫合一”、“政教合一”、“三位一体”的“新县制”。(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1866年12月,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讲习化学、天文、数学等,京师同文馆遂成为一所培养外语和自然科学人才的综合性新式学堂。( B)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