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北京邮电大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属学校:北京邮电大学 科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5-03-17 11:52:09

北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是
A. 中国共产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政治协商会议
D.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联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此题选: D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关键在于
A. 工人阶级必须在各个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B. 工人阶级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工人阶级在人数上必须占优势
D. 维护和加强其国家主人翁地位
此题选: D
4.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A.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和个体成分
C.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和私营成分
D.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私营成分和外资成分

5.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 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 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
B. 科技与创新
C. 纷争与动乱
D. 和平与发展
此题选: D
7.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在
A. 党的十二大上
B. 党的十三大上
C. 党的十四大上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8.“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
A.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D.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此题选: D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 保持党的先进性
B. 保持党的阶级性
C. 坚持与时俱进
D. 坚持执政为民
此题选: D
1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是
A. 行领导制度的改革
B.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 进行组织制度的改革
D. 进行工作制度的改革

11.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是
A. 改革
B. 发展
C. 稳定
D. 科技

1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 严格执法
B. 维护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C. 党的领导
D.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此题选: D
13.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中,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是
A.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C.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根据
D. 与时俱进

1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全体中国人民
C. 台湾同胞
D. 海外侨胞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
A. “破字当头”否定以往的教育和文化
B. 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C. 在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精神文明处于中心位置
D. 否定以往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北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通过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 )新的产业格局
A. 以商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
D.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先导的
E. 以基产业和制造业为先导,服务业为重点的

2.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突出表现有
A. 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全球化
B. 经济生活全球化、一体化
C. 恐怖组织全球化
D. 科技开发和应用国际化
E. 环境污染全球化

3.中国提出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包括
A. 各国独立平等
B.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 各国平等参与、协商解决国际事务
D.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E. 各国自主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发展道路

4.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祖国统一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E.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B.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C.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E. 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

6.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主张的“一纲四目”是指
A. 坚持“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
B. 台湾回归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均由蒋介石决定
C. 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政府拨付
D.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后协商解决
E.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

7.台湾问题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 是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D. 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E. 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8.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祖国统一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E.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A. 国有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报酬
B. 国有股份制企业里劳动者通过投资入股获得的报酬
C. 个体户通过自己合法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
D. 个体户通过自己合法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
E. 科技工作者凭借其知识产权获得的劳动报酬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A. 包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B.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济总结
C.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D. 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具体化
E. 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