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四川大学2013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15-03-17 11:53: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哲学的党性是指(   )

( A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

D.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词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

( C )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

B. 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

C.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 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3. 认为世界是(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 C )

A. 客观自在的

B. 人的意识创造的

C. 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D. 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4. 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

( C )

A. 形而上学

B. 诡辩论

C. 唯心主义

D. 二元论

5.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 B )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不可知论观点

D. 二元论观点

6.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 C )

A. 唯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物活论的观点

D. 唯意志论的观点

7.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 B )

A. 质量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辩证否定的方法

8.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 B )

A.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C. 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C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10.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

( D )

A. 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 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 运动构成联系

D. 联系构成运动

11. 范畴 (   )

( A )

A.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B. 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C.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

D.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

1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 B )

A. 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阶段

B.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C. 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

D.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13. 事物的质是指(   )

( C )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

14. 度是指 (   )

( B )

A.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

B. 质和量的统一

C. 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D. 事物的量变状态

15. 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 (   )

( B )

A. 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

B. 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

C. 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

D. 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

16. 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

( A )

A. 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B. 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C. 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

D. 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

17. 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 )

( A )

A.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B. 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C. 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

D. 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18. 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  )

( B )

A.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

B.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C. 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

D. 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19. 爆发式飞跃是指 ( )

( D )

A. 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B. 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

C. 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D.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20.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  )

( D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绝对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 AB )

A. 物是感觉的复合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感觉是与外界隔离 的屏障

D.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E.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2.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 BC )

A. 没有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

B. 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C. 没有看到历史事变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D. 没有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

E. 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

3. 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

( CD )

A. 心外无物

B. 世界统一于感觉

C. 理在事先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E. 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4. 凡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都主张 (   )

( ABC )

A. 世界是可知的

B. 世界是统一的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E.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5.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

( BD )

A. 宇宙热寂说

B. 相对论

C. 唯能论

D.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E. 牛顿力学

6.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

( ABDE )

A. 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

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

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7. 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

( CD )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B.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 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E.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8. 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 (  )

( AB )

A. 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

B. 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

C. 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

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

E. 矛盾双方绝对同一

9. “扬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 ABCD )

A. 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B.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C. 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D. 变革和继承的统一

E.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

( ABC )

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