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能力是一个( )归因 ,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
A. 内部的
B. 外部的
C. 稳定的
D. 不稳定的
满分:4 分
2. 面对那些因在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A. 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B. 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C. 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D. 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满分:4 分
3.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 :注意过程、
A. 模仿过程
B. 保持过程
C. 运动再现过程
D. 动机作用过程
满分:4 分
4. 维纳(1974)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满分:4 分
5. 做笔记的要点有 ( ) 和提高速度。
A. 准确记录
B. 详略得当
C. 层次分明
D. 多留空白
满分:4 分
6. 按照塞利格曼等人的观点 ,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
A. 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B. 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即无论自己如何反映,都和结果没有关系,结果都是失败;
C.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即在以后的行为中,无论自己努力与否也都将面临失败的结果;
D. 产生无力感。
满分:4 分
7. 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可将间歇强化分为
A.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B. 变化时间间隔强化
C. 固定比率强化
D. 变化比率强化
满分:4 分
8.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A.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B.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C.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满分:4 分
9.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
A. 群体的规模
B. 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C. 群体的权威性
D. 反应的匿名性
满分:4 分
10. 每个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不同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其总体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A. 从他控到自控
B. 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 敏感性逐渐增强
D. 迁移性逐渐提高
满分:4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负强化是使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而不是增加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应运提问技巧时老师要给与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三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等同,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类比和记忆术就是精加工策略的两种主要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短时记忆中贮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教师一定的思想水平、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态度、充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科学文化兴趣和高度的教育能力等,在树立对中 、高年级学生的威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教师只对真正圆满的回答给予表扬 ,是间歇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能力是一个( )归因 ,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
A. 内部的
B. 外部的
C. 稳定的
D. 不稳定的
满分:4 分
2. 面对那些因在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A. 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B. 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C. 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D. 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满分:4 分
3.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 :注意过程、
A. 模仿过程
B. 保持过程
C. 运动再现过程
D. 动机作用过程
满分:4 分
4. 维纳(1974)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满分:4 分
5. 做笔记的要点有 ( ) 和提高速度。
A. 准确记录
B. 详略得当
C. 层次分明
D. 多留空白
满分:4 分
6. 按照塞利格曼等人的观点 ,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
A. 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B. 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即无论自己如何反映,都和结果没有关系,结果都是失败;
C.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即在以后的行为中,无论自己努力与否也都将面临失败的结果;
D. 产生无力感。
满分:4 分
7. 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可将间歇强化分为
A.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B. 变化时间间隔强化
C. 固定比率强化
D. 变化比率强化
满分:4 分
8.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A.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B.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C.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满分:4 分
9.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
A. 群体的规模
B. 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C. 群体的权威性
D. 反应的匿名性
满分:4 分
10. 每个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不同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其总体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A. 从他控到自控
B. 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 敏感性逐渐增强
D. 迁移性逐渐提高
满分:4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负强化是使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而不是增加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应运提问技巧时老师要给与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三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等同,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类比和记忆术就是精加工策略的两种主要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短时记忆中贮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教师一定的思想水平、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态度、充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科学文化兴趣和高度的教育能力等,在树立对中 、高年级学生的威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教师只对真正圆满的回答给予表扬 ,是间歇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