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城镇和()两大类。
A. 区域
B. 乡村
C. 市镇
D. 都市
满分:3 分
2. 人类种族可分四大类,其中()主要特征是肤色深,儿童的头发有时为红色甚至是亚麻色,毛发卷曲。
A. 白色种族群
B. 黑色种族群
C. 棕色种族群
D. 黄色种族群
满分:3 分
3. 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所占有()的理论。
A. 资源
B. 场所
C. 资金
D. 劳动力
满分:3 分
4. 根据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特征,可将城市化分为几个阶段。()是指城市郊区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网络化的过程。
A. 效区城市化
B. 中心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满分:3 分
5.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A. 地域分异规律
B. 动态变化规律
C. 整体特征
D. 独特性
满分:3 分
6. ()是一种温带作物,在27~57°N和25~40°S之间最为集中。
A. 甜菜
B. 香蕉
C. 咖啡
D. 小麦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在人地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 人地相关论
B. 人定胜天论
C. 天人合一论
D. 环境决定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杜能圈的第二个圈层是()。
A. 自由农作带
B. 林业带#谷草农业带
C. 畜牧带
满分:3 分
9. 城市地域结构中的()是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ErnestW.Burgess)提出的。
A. 同心圆模型
B. 多核心模型
C. 扇形模型
D. 点轴模型
满分:3 分
10. 由城市轮廓、道路格局、城市建筑、城市风景点、城市绿地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城市视觉系统,被称为()。
A. 城市风情
B. 城市景色
C. 城市风光
D. 城市景观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照用途,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三大类,即()。
A. 统计分析模型
B. 系统分析模型
C. 规划与管理模型
D. 地图
满分:3 分
2.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即()。
A. 物理距离
B. 时间距离
C. 欧氏距离
D. 价格距离
满分:3 分
3. 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 有乡村城市化现象
C. 形成了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
D. 城市化的省际差异仍比较明显
满分:3 分
4.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早期扩张阶段的特征是()。
A. 高出生率
B. 低死亡率
C. 低增长率
D. 高增长率
满分:3 分
5.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
A.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B. 历史基础
C. 政治因素
D. 文化因素
满分:3 分
6. 综合经济区按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分为()。
A. 大经济区
B. 中经济区
C. 基本经济区
D. 基层经济区
满分:3 分
7. ()两人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A. 亚历山大•冯•洪堡
B. 卡尔•李特尔
C. 荷马
D. 埃拉托色尼
满分:3 分
8. 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
A.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B.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C.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非因果性文化生态关系
满分:3 分
9. 工业分布集中的主要原因包括()。
A. 原料的偏在性
B. 规模经济
C. 集聚经济
D. 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
满分:3 分
10. 1921年美国地理学家奥隆索以城市的专门化职能作为分类依据将城市分为行政城市、生产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和()。
A. 防御城市
B. 文化城市
C. 娱乐城市
D. 消费城市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交通运输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即它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交通运输的产品可以脱离生产过程而单独存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中,从城市中向外,第一带是中心商务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气候对没有人口分布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现象学也是20世纪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胡塞尔是其创始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其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人地关系理论中的生产关系决定论对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工业生产集中布局,有利于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公用设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H.M.查别林认为,地表上的全部地理景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源景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人类在种属上具有统一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人地关系理论中唯意志论过份强调人的主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工业品生产企业区位多选择多靠近销售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城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流,第二种是传导,第三种是辐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世界人口的88.5%集中在南半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在则盛产于巴西等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城镇和()两大类。
A. 区域
B. 乡村
C. 市镇
D. 都市
满分:3 分
2. 人类种族可分四大类,其中()主要特征是肤色深,儿童的头发有时为红色甚至是亚麻色,毛发卷曲。
A. 白色种族群
B. 黑色种族群
C. 棕色种族群
D. 黄色种族群
满分:3 分
3. 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所占有()的理论。
A. 资源
B. 场所
C. 资金
D. 劳动力
满分:3 分
4. 根据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特征,可将城市化分为几个阶段。()是指城市郊区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网络化的过程。
A. 效区城市化
B. 中心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满分:3 分
5.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A. 地域分异规律
B. 动态变化规律
C. 整体特征
D. 独特性
满分:3 分
6. ()是一种温带作物,在27~57°N和25~40°S之间最为集中。
A. 甜菜
B. 香蕉
C. 咖啡
D. 小麦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在人地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 人地相关论
B. 人定胜天论
C. 天人合一论
D. 环境决定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杜能圈的第二个圈层是()。
A. 自由农作带
B. 林业带#谷草农业带
C. 畜牧带
满分:3 分
9. 城市地域结构中的()是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ErnestW.Burgess)提出的。
A. 同心圆模型
B. 多核心模型
C. 扇形模型
D. 点轴模型
满分:3 分
10. 由城市轮廓、道路格局、城市建筑、城市风景点、城市绿地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城市视觉系统,被称为()。
A. 城市风情
B. 城市景色
C. 城市风光
D. 城市景观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照用途,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三大类,即()。
A. 统计分析模型
B. 系统分析模型
C. 规划与管理模型
D. 地图
满分:3 分
2.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即()。
A. 物理距离
B. 时间距离
C. 欧氏距离
D. 价格距离
满分:3 分
3. 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 有乡村城市化现象
C. 形成了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
D. 城市化的省际差异仍比较明显
满分:3 分
4.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早期扩张阶段的特征是()。
A. 高出生率
B. 低死亡率
C. 低增长率
D. 高增长率
满分:3 分
5.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
A.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B. 历史基础
C. 政治因素
D. 文化因素
满分:3 分
6. 综合经济区按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分为()。
A. 大经济区
B. 中经济区
C. 基本经济区
D. 基层经济区
满分:3 分
7. ()两人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A. 亚历山大•冯•洪堡
B. 卡尔•李特尔
C. 荷马
D. 埃拉托色尼
满分:3 分
8. 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
A.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B.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C.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非因果性文化生态关系
满分:3 分
9. 工业分布集中的主要原因包括()。
A. 原料的偏在性
B. 规模经济
C. 集聚经济
D. 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
满分:3 分
10. 1921年美国地理学家奥隆索以城市的专门化职能作为分类依据将城市分为行政城市、生产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和()。
A. 防御城市
B. 文化城市
C. 娱乐城市
D. 消费城市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交通运输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即它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交通运输的产品可以脱离生产过程而单独存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中,从城市中向外,第一带是中心商务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气候对没有人口分布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现象学也是20世纪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胡塞尔是其创始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其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人地关系理论中的生产关系决定论对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工业生产集中布局,有利于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公用设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H.M.查别林认为,地表上的全部地理景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源景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人类在种属上具有统一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人地关系理论中唯意志论过份强调人的主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工业品生产企业区位多选择多靠近销售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城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流,第二种是传导,第三种是辐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世界人口的88.5%集中在南半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在则盛产于巴西等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