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国际理解、环境教育、信息教育、福利教育。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2. 按( )为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查、表演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3. 说话之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 )。
A. 交往主体
B. 语境
C. 交往客体
D. 交际载体
满分:3 分
4. ( ) 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言语。
A. 默读
B. 朗读
C. 诵读
D. 略读
满分:3 分
5. ( )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概念的体现者。
A. 语素
B. 语音
C. 词
D. 语义
满分:3 分
6. 早在( )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听话、说话”的目标内容。
A. 1985
B. 1987
C. 1990
D. 2001
满分:3 分
7. 依据( )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8.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9. ( )曾说过:“写作固然需要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积极的思想和人格。”这就说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 鲁迅
B. 林语堂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满分:3 分
10.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的目标。
A. 二
B. 一
C. 三
D. 初中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新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记忆学习
D. 探究学习
满分:3 分
2. 阅读教学的主要作用( )
A. 有助于小学生的文化建构
B. 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C. 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D. 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巩固
满分:3 分
3. 思维的批判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A. 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
B. 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
C. 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D. 能够将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自己的话语
满分:3 分
4. 朱作仁等认为,在我国理论界,一般把说话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 )
A. 产生言语动机
B. 确定和组织内容
C. 选择表达方式和词句
D. 言语表达
满分:3 分
5. 口语交际目标的特征主要有( )
A. 时代性
B. 整体性
C. 发展性
D. 可操作性
满分:3 分
6. 口语交际教学所起的作用有( )
A. 有助于把握学科特性
B. 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文能力基础:不但能够发展小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交际需要,而且能够为书面言语的阅读和作文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C. 口语交际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为全面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极为重要
D.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满分:3 分
7. 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 )
A. 思维过程
B. 记忆过程
C. 听话的心理过程
D. 说话的心理过程
满分:3 分
8. 说话能力结构包括( )
A. 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如词汇、习语、语法等
B. 组织内容,根据特定的语境或规定的问题,兼顾听话对象的特点、场合等因素,确立话题和思想观点
C. 选择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节与选择说话的方式,表达符合口语习惯,简洁生动
D. 发音,语音准确、清晰、响亮,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恰当,节奏感强
满分:3 分
9. 下列属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法的有( )
A. 通过实物创设情境
B. 通过媒体创设情境
C.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D. 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满分:3 分
10. 听话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哪三个阶段?( )。
A. 言语知觉阶段
B. 语法分析阶段
C. 辨别分析阶段
D. 利用阶段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学生的拼音能力对学生掌握字音没有显著的形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概念的体现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识字教学的要求,对1-2年级来说, 在“质”方面的要求,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识字教学的要求中,对1-2年级来说, 在“质”的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通过增加背诵量和拓展阅读面可以增强学生语感的培养,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口语交际话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口语交际话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属于外部言语,它是用于交际的言语,一般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朗读和诵读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但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文学创作是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口语交际是一种反应综合素质的活动,包含认知水平、口头言语能力、心理情意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应该是广泛的: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口语交际的过程要加强交际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学生的用词不准确进行及时反馈于纠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语法分析阶段主要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来对言语的意思进行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这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二阶段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国际理解、环境教育、信息教育、福利教育。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2. 按( )为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查、表演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3. 说话之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 )。
A. 交往主体
B. 语境
C. 交往客体
D. 交际载体
满分:3 分
4. ( ) 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言语。
A. 默读
B. 朗读
C. 诵读
D. 略读
满分:3 分
5. ( )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概念的体现者。
A. 语素
B. 语音
C. 词
D. 语义
满分:3 分
6. 早在( )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听话、说话”的目标内容。
A. 1985
B. 1987
C. 1990
D. 2001
满分:3 分
7. 依据( )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8.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9. ( )曾说过:“写作固然需要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积极的思想和人格。”这就说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 鲁迅
B. 林语堂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满分:3 分
10.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的目标。
A. 二
B. 一
C. 三
D. 初中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新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记忆学习
D. 探究学习
满分:3 分
2. 阅读教学的主要作用( )
A. 有助于小学生的文化建构
B. 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C. 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D. 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巩固
满分:3 分
3. 思维的批判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A. 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
B. 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
C. 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D. 能够将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自己的话语
满分:3 分
4. 朱作仁等认为,在我国理论界,一般把说话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 )
A. 产生言语动机
B. 确定和组织内容
C. 选择表达方式和词句
D. 言语表达
满分:3 分
5. 口语交际目标的特征主要有( )
A. 时代性
B. 整体性
C. 发展性
D. 可操作性
满分:3 分
6. 口语交际教学所起的作用有( )
A. 有助于把握学科特性
B. 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文能力基础:不但能够发展小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交际需要,而且能够为书面言语的阅读和作文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C. 口语交际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为全面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极为重要
D.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满分:3 分
7. 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 )
A. 思维过程
B. 记忆过程
C. 听话的心理过程
D. 说话的心理过程
满分:3 分
8. 说话能力结构包括( )
A. 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如词汇、习语、语法等
B. 组织内容,根据特定的语境或规定的问题,兼顾听话对象的特点、场合等因素,确立话题和思想观点
C. 选择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节与选择说话的方式,表达符合口语习惯,简洁生动
D. 发音,语音准确、清晰、响亮,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恰当,节奏感强
满分:3 分
9. 下列属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法的有( )
A. 通过实物创设情境
B. 通过媒体创设情境
C.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D. 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满分:3 分
10. 听话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哪三个阶段?( )。
A. 言语知觉阶段
B. 语法分析阶段
C. 辨别分析阶段
D. 利用阶段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学生的拼音能力对学生掌握字音没有显著的形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概念的体现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识字教学的要求,对1-2年级来说, 在“质”方面的要求,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识字教学的要求中,对1-2年级来说, 在“质”的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通过增加背诵量和拓展阅读面可以增强学生语感的培养,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口语交际话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口语交际话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属于外部言语,它是用于交际的言语,一般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朗读和诵读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但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文学创作是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口语交际是一种反应综合素质的活动,包含认知水平、口头言语能力、心理情意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应该是广泛的: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口语交际的过程要加强交际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学生的用词不准确进行及时反馈于纠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语法分析阶段主要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来对言语的意思进行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这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二阶段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