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
A. 6岁左右
B. 5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 发泄论(补偿说)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A. 拜敦代(F.Buytendijk)
B. 弗洛伊德(S.Freud)
C. 帕特里克(Patrick)
D. 格罗斯(K.Groos)
满分:2.5 分
3. 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
A. 拜敦代(F.Buytendijk)
B. 格罗斯(K.Groos)
C. 皮亚杰(J。Piaget)
D. 斯宾塞(H.Spencer)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7.5 分。)
V
1. 幼儿社会化的特点是
A. 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
B. 幼儿社会化是通过幼儿与其他个体及群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C. 幼儿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D. 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满分:2.5 分
2. 依恋存在的不同类型有:()依恋。
A. 安全型
B. 回避型
C. 反抗型
D. 认知型
满分:2.5 分
3. 直观解释法,包括两种形式:,
A. 一是借助观察解释,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新词;
B. 一是借助观察实物、图片、人物表情等直接理解词义
C. 二是语音解释,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新词;
D. 二是语音实物、图片、人物表情等直接理解词义
满分:2.5 分
4. 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可分为:
A. 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的;
B.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的;
C. 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的;
D. 反映事物活动和行为的;
满分:2.5 分
5. 创造性游戏包括()等。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建筑游戏
D. 手工游戏
满分:2.5 分
6.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规 性游戏阶段(12―13岁)
B. 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
C. 规则性游戏阶段(7―11、12岁)
D. 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
满分:2.5 分
7. 性别恒常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 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
B. 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
C. 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
D. 性别的动机性,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可分为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的;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的;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幼儿社会化的意义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来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R。Selman)认为,观点采择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儿童对不同观点进行协调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其认识社会关系方式的重新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埃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mastery)的思想,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还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性别稳定性是儿童对他人的性别不随着你南岭、情境等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征的认识。一般在3~4岁能达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品德是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化道德规范后形成的心理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表达能力发展的顺序是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情境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语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2~4岁时直观思维的游戏;4~7岁是前概念思维的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叫消极词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最早,然后是性别恒常性,最后则是性别稳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儿童语言中句子复杂性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音来体现,正是有了语音,语言才被人直接感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儿童在幼儿园在与他人交际和游戏等活动中,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会直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幼儿词汇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一致的:7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大约是3岁幼儿的4倍;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但词汇量的年增长率则呈逐年递减趋势,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幼儿语言的培养:首先要为儿童运用语言创造条件,其次,要重视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再次,要发挥家长和教师语言的榜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包括三个成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叫积极词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娱乐论,经典的游戏理论,“娱乐论”亦称“娱乐-放松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M.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从词汇量的增长来看,幼儿在3岁左右的词汇量为1000,到6岁时约达350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只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认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以之规范、约束个人思想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心理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道德行为是发展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诵读法,是指教师把文学作品直接按照愿意念给幼儿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幼儿可以直接感受到规范的文学艺术语言,使其词汇更加丰富,语言逐渐生动、富有表现力,适合中办和大班幼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6. 品德结构包括四个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7. 成熟说,经典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F.Buytendijk)。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8. 同伴(peer)是指儿童与之刑初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9. 虚词是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实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0.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
A. 6岁左右
B. 5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 发泄论(补偿说)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A. 拜敦代(F.Buytendijk)
B. 弗洛伊德(S.Freud)
C. 帕特里克(Patrick)
D. 格罗斯(K.Groos)
满分:2.5 分
3. 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
A. 拜敦代(F.Buytendijk)
B. 格罗斯(K.Groos)
C. 皮亚杰(J。Piaget)
D. 斯宾塞(H.Spencer)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7.5 分。)
V
1. 幼儿社会化的特点是
A. 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
B. 幼儿社会化是通过幼儿与其他个体及群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C. 幼儿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D. 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满分:2.5 分
2. 依恋存在的不同类型有:()依恋。
A. 安全型
B. 回避型
C. 反抗型
D. 认知型
满分:2.5 分
3. 直观解释法,包括两种形式:,
A. 一是借助观察解释,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新词;
B. 一是借助观察实物、图片、人物表情等直接理解词义
C. 二是语音解释,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新词;
D. 二是语音实物、图片、人物表情等直接理解词义
满分:2.5 分
4. 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可分为:
A. 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的;
B.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的;
C. 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的;
D. 反映事物活动和行为的;
满分:2.5 分
5. 创造性游戏包括()等。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建筑游戏
D. 手工游戏
满分:2.5 分
6.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规 性游戏阶段(12―13岁)
B. 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
C. 规则性游戏阶段(7―11、12岁)
D. 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
满分:2.5 分
7. 性别恒常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 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
B. 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
C. 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
D. 性别的动机性,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可分为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的;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的;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幼儿社会化的意义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来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R。Selman)认为,观点采择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儿童对不同观点进行协调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其认识社会关系方式的重新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埃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mastery)的思想,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还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性别稳定性是儿童对他人的性别不随着你南岭、情境等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征的认识。一般在3~4岁能达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品德是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化道德规范后形成的心理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表达能力发展的顺序是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情境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语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2~4岁时直观思维的游戏;4~7岁是前概念思维的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叫消极词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最早,然后是性别恒常性,最后则是性别稳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儿童语言中句子复杂性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音来体现,正是有了语音,语言才被人直接感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儿童在幼儿园在与他人交际和游戏等活动中,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会直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幼儿词汇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一致的:7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大约是3岁幼儿的4倍;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但词汇量的年增长率则呈逐年递减趋势,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幼儿语言的培养:首先要为儿童运用语言创造条件,其次,要重视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再次,要发挥家长和教师语言的榜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包括三个成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叫积极词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娱乐论,经典的游戏理论,“娱乐论”亦称“娱乐-放松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M.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从词汇量的增长来看,幼儿在3岁左右的词汇量为1000,到6岁时约达350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只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认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以之规范、约束个人思想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心理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道德行为是发展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诵读法,是指教师把文学作品直接按照愿意念给幼儿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幼儿可以直接感受到规范的文学艺术语言,使其词汇更加丰富,语言逐渐生动、富有表现力,适合中办和大班幼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6. 品德结构包括四个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7. 成熟说,经典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F.Buytendijk)。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8. 同伴(peer)是指儿童与之刑初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9. 虚词是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实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0.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