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德育原理》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2份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德育原理 2015-03-17 12:19:14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德育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 )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A. 灌输
B. 内化
C. 传授
D. 传递
满分:3 分
2. “德”或“德性”的概念,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泛指人一切优异的()。
A. 品质和特性
B. 思想和言行
C. 言论
D. 行为举止
满分:3 分
3. 人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心理现象 ,总是含有
A. 社会价值内容
B. 兴趣内容
C. 认知要求
D. 情感体验
满分:3 分
4. 从德育内容的存在特点来看,德育内容分为显性的内容和( )。
A. 认知性内容
B. 隐性的内容
C. 实践性内容
D. 意义性内容
满分:3 分
5. 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班集体德育工作的()。
A. 基本任务
B. 基本内容
C. 基本方法
D. 基本途径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本书的编写者以为人的本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天性,二是心性,三是
A. 德性
B. 品性
C. 人性
D. 善性
满分:3 分
7. 在实际的德育中,德育内容表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体现出不同的类型,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
A. 正规性内容
B. 非计划性的内容
C. 非正规性内容
D. 时事性内容
满分:3 分
8. 关于德育工作者的劳动表述正确的是
A.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再生产的劳动
B.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劳动
C.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思想道德再生产的劳动
D.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劳动
满分:3 分
9. 德育获得自己的概念始于
A. 古代
B. 近代
C. 现代
D. 当代
满分:3 分
10. 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
A. 对德育工作者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管理
B. 对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管理
C. 对德育内容、方法的管理
D. 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A. 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 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 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满分:3 分
2. 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A. 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 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 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满分:3 分
3. 德育理论作为全面、系统研究德育理论、阐述德育工作一般原理的科学,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性,学习德育理论具有的重要意义有
A. 有助于提高对德育工作及其价值的认识
B. 增强育人意识和德育地位观念
C. 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D. 增强德育工作能力
满分:3 分
4. 品德的内涵很丰富 ,具体表现在
A. 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规定性
B. 是心理与价值内容的“合金”
C. 是带有一定结构性的存在
D. 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满分:3 分
5. 丰富德育理论,提高德育理论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做出的努力有
A. 不拘已有的理论敢于冲破旧的理论束缚
B. 不拘就教育论教育的研究模式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广泛借鉴古今中外的德育理论和优秀的德育遗产
满分:3 分
6. 德育 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其具体表现在()。
A. 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B. 对所要培养的素质有质的规定性
C. 对德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D. 对德育手段的质的规定性
满分:3 分
7. 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涉及到的几方面是
A. 功能方面的取向
B. 道德的价值取向
C. 思想品德类型方面的取向
D. 内容方面的价值取向
满分:3 分
8. 教育对于人品德的成长,是通过自身的价值和规范约束来实现的,价值引导和规范约束,是德育实施的基本特征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其原因是
A. 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B.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C. 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需要
D. 是教育对象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满分:3 分
9. 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 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B. 是教育目的决定的
C. 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D. 德育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满分:3 分
10. 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其具体表现在
A. 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B. 对所要培养的素质有质的规定性
C. 对德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D. 对德育手段的质的规定性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内容的艺术化体现即把德育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一定的人之为人意义和要求,受到一定的教育,得到一定的锻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超越现实,要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忽视或割裂适应与超越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性,德育就难以使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连续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把德育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认识,可概括为各育平等的教育地位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人类德育的历史发展中,没有价值确立的德育目标是不存在的。任何社会的德育目标总是被赋予一定的价值取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化之性是从根本使命上来显示什么是德育,育德之性是从施教上来体现什么是德育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造就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是为了什么,这些构成了道德的功能取向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德育目标,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德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在德育中进行什么教育,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做出选择 。但其本质上应是品德的涵养培育问题。否则,则不是德育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德育实施的过程就是要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因此说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思想品德培养过程所谓反复抓,是说对学生某种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一以贯之,反复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本书本所表述的德育,仅仅指以德育自身为目的教育活动,并不包括蕴含在各育(整体教育)之中的德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强调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也不是要求学校德育不能独立地进行一些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多元化社会生活条件下,学校德育不是不要向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而是要使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去合理把握它,恰当体现它,具有合理恰当的应用道德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引导和规约是德育的本来应该,是教育的真实内涵,良好的德育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主要是靠教育自身(从事教育的人)来把握和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德育工作十分复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做好这项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形成科学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进行德育的空间,不只是在以德育自身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方面,也包括日常的整体教育活动方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德育内容序列化是指根据德育目标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把德育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层次的序列化编排,使之成为稳定的具有系统性的内容序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我们强调教育理论学习对教育能力的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说,学习德育理论,读了几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教育能力就能马上随之增长。而是说,良好的教育能力离不开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如果说,道家的道德是以积极参与社会为主要特点的话,那么 ,儒家的道德特点就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不能把尊重、关心、理解和体谅不适当地用于根本的原则问题上(如国家领土主权问题等),它只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道德生活而言的,主要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领域、道德领域要体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