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 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 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满分:3 分
2. 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 运输工具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劳动产品
满分:3 分
3. 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工具
C. 劳动力
D. 生产组织
满分:3 分
4. 划分经济时代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资料
满分:3 分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和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满分:3 分
6. 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 等于利润率
B. 小于利润率
C. 大于利润率
D. 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满分:3 分
7.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值有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满分:3 分
8.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 它能生产出劳动产品
B. 它能生产出供自身消费的产品
C. 它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 它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满分:3 分
10. 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是()。
A. 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 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 追求使用价值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A. 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B. 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C.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D. 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满分:3 分
2.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
A. 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 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 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满分:3 分
3.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满分:3 分
4. 商品的价值量与()。
A.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 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满分:3 分
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 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满分:3 分
6.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3 分
7.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 赡养家庭、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学文化、科学,及培训中的费用
D. 有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满分:3 分
8.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私有制的出现
B. 社会分工
C. 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满分:3 分
9. 价值是()。
A. 抽象劳动的凝结
B. 商品的本质因素
C. 历史范畴
D. 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满分:3 分
10.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抽象劳动
B. 私人劳动
C. 具体劳动
D. 社会劳动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历史上,依次出现过两种价值形式即简 单的、偶然的和货币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别不同类型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一只绵羊=2把石斧是简单的价值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根据生产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某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 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某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 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 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 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满分:3 分
2. 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 运输工具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劳动产品
满分:3 分
3. 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工具
C. 劳动力
D. 生产组织
满分:3 分
4. 划分经济时代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资料
满分:3 分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和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满分:3 分
6. 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 等于利润率
B. 小于利润率
C. 大于利润率
D. 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满分:3 分
7.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值有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满分:3 分
8.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 它能生产出劳动产品
B. 它能生产出供自身消费的产品
C. 它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 它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满分:3 分
10. 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是()。
A. 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 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 追求使用价值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A. 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B. 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C.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D. 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满分:3 分
2.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
A. 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 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 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满分:3 分
3.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满分:3 分
4. 商品的价值量与()。
A.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 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满分:3 分
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 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满分:3 分
6.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3 分
7.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 赡养家庭、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学文化、科学,及培训中的费用
D. 有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满分:3 分
8.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私有制的出现
B. 社会分工
C. 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满分:3 分
9. 价值是()。
A. 抽象劳动的凝结
B. 商品的本质因素
C. 历史范畴
D. 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满分:3 分
10.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抽象劳动
B. 私人劳动
C. 具体劳动
D. 社会劳动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历史上,依次出现过两种价值形式即简 单的、偶然的和货币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别不同类型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一只绵羊=2把石斧是简单的价值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根据生产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某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 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某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 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