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14道试题,共35分。)
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于(A)。
A.主体不同
B.来源不同
C.权限不同
D.主体不同、来源不同
满分:2.5分
2.“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B)。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满分:2.5分
3.“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B)。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满分:2.5分
4.我国《合同法》主要用于调整具有(C)性质的合同。
A.商业
B.人身
C.财产
D.行政事务
满分:2.5分
5.以下哪个不是学校的权利(C)。
A.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D.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满分:2.5分
6.《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B)。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满分:2.5分
7.《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B)。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满分:2.5分
8.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A)。
A.事件和行为
B.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C.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D.对己的事实和对彼的事实
满分:2.5分
9.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哪些要素构成(C)。
A.主体、客体
B.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C.主体、客体、内容
D.教育立法权、教育司法权和教育行政权
满分:2.5分
10.义务教育的根本特性是(A)。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满分:2.5分
11.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B)。
A.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
B.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
C.民间救济方式
D.诉讼救济方式
满分:2.5分
12.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分类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属于(B)。
A.入学考试
B.学历认证考试
C.水平考试
D.结业考试
满分:2.5分
13.(C)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教育法》
B.《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C.《职业教育法》
D.《成人职业教育法》
满分:2.5分
14.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有关教师资格(A)。
A.鉴定和证书发放的制度
B.聘任和考核的制度
C.考核和培训的制度
D.鉴定和培训的制度
满分:2.5分
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32.5分。)
1.《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为(ABC)。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基本建设费逐年增长
满分:2.5分
2.学校内部权力运行优化需要(ABCD)。
A.权力职责明确化
B.权力行使制度化
C.权力过程监控化
D.权力行使集中化
满分:2.5分
3.我国的行政处罚方式有(ABCD)。
A.警告,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D.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满分:2.5分
4.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这个权利可以分为哪两部分(AB)。
A.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
B.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
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满分:2.5分
5.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CD)。
A.审计机关的监督
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审判机关的监督
D.检察机关的监督
满分:2.5分
6.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ABCD)。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满分:2.5分
7.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ABD)。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满分:2.5分
8.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ABCD)。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满分:2.5分
9.教育法的正式解释主要有(BCD)。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满分:2.5分
10.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D)。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满分:2.5分
11.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满分:2.5分
12.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拖欠教师工资、挪用经费等行为
满分:2.5分
13.幼儿园的任务主要有哪些(ABC)。
A.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C.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D.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具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
满分:2.5分
三、判断题(共13道试题,共32.5分。)
1.《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2.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3.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4.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5.《教育法》中“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6.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7.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假定、处理、惩罚。(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8.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9.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和客体。(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0.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身权益。(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1.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2.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3.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于(A)。
A.主体不同
B.来源不同
C.权限不同
D.主体不同、来源不同
满分:2.5分
2.“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B)。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满分:2.5分
3.“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B)。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满分:2.5分
4.我国《合同法》主要用于调整具有(C)性质的合同。
A.商业
B.人身
C.财产
D.行政事务
满分:2.5分
5.以下哪个不是学校的权利(C)。
A.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D.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满分:2.5分
6.《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B)。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满分:2.5分
7.《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B)。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满分:2.5分
8.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A)。
A.事件和行为
B.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C.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D.对己的事实和对彼的事实
满分:2.5分
9.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哪些要素构成(C)。
A.主体、客体
B.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C.主体、客体、内容
D.教育立法权、教育司法权和教育行政权
满分:2.5分
10.义务教育的根本特性是(A)。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满分:2.5分
11.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B)。
A.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
B.行政申诉救济方式属于
C.民间救济方式
D.诉讼救济方式
满分:2.5分
12.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分类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属于(B)。
A.入学考试
B.学历认证考试
C.水平考试
D.结业考试
满分:2.5分
13.(C)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教育法》
B.《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C.《职业教育法》
D.《成人职业教育法》
满分:2.5分
14.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有关教师资格(A)。
A.鉴定和证书发放的制度
B.聘任和考核的制度
C.考核和培训的制度
D.鉴定和培训的制度
满分:2.5分
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32.5分。)
1.《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为(ABC)。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基本建设费逐年增长
满分:2.5分
2.学校内部权力运行优化需要(ABCD)。
A.权力职责明确化
B.权力行使制度化
C.权力过程监控化
D.权力行使集中化
满分:2.5分
3.我国的行政处罚方式有(ABCD)。
A.警告,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D.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满分:2.5分
4.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这个权利可以分为哪两部分(AB)。
A.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
B.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
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满分:2.5分
5.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CD)。
A.审计机关的监督
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审判机关的监督
D.检察机关的监督
满分:2.5分
6.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ABCD)。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满分:2.5分
7.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ABD)。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满分:2.5分
8.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ABCD)。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满分:2.5分
9.教育法的正式解释主要有(BCD)。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满分:2.5分
10.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D)。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满分:2.5分
11.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满分:2.5分
12.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C()。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拖欠教师工资、挪用经费等行为
满分:2.5分
13.幼儿园的任务主要有哪些(ABC)。
A.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C.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D.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具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
满分:2.5分
三、判断题(共13道试题,共32.5分。)
1.《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2.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3.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4.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5.《教育法》中“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6.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7.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假定、处理、惩罚。(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8.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9.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和客体。(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0.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身权益。(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1.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2.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13.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