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2)》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2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古代汉语(2) 2015-03-17 12:24:04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 “领”由“脖子”义到“衣领”义
B. “臭”由“气味”到“秽气”
C. “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
D. “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
满分:3 分
2. 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A. 读为
B. 之言
C. 貌
D. 谓
满分:3 分
3. 有众属于复音词中的 .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4. 下列各组同义词,从语法上看有所差异的一组是
A. 耻――辱
B. 恭――敬
C. 赐――予
D. 肌――肉
满分:3 分
5.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的本义是
A. 圣贤
B. 崇高
C. 帝王
D. 通达事理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行行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7. 叠韵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指两个字的韵
A. 相同
B. 相近
C. 相似
D. 相像
满分:3 分
8.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入声韵
D. 上声韵
满分:3 分
9. 有苗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10.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称作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上声韵
D. 入声韵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1. 本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的是词的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转义
满分:3 分
12. 下列各词属于叠音词的是
A. 犹豫
B. 有众
C. 布衣
D. 坎坎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3.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以清塞音[-p]、[-t]、[-k]收尾的称作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上声韵
D. 入声韵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4. 叠音词 ,前人也叫它
A. 连绵词
B. 合成词
C. 重言
D. 单纯词
满分:3 分
15.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的意义是
A. 种菜的地方
B. 种树的地方
C. 种花的地方
D. 种庄稼的地方
满分:3 分
16. 在汉语音韵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
A. 韵目
B. 韵摄
C. 韵部
D. 韵尾
满分:3 分
17. 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是
A. 连绵词
B. 合成词
C. 叠音词
D. 单纯词
满分:3 分
18. “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这种引申途径称为
A. 延展引申
B. 比喻引申
C. 条件引申
D. 活用引申
满分:3 分
19.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信的本义是
A. 书信
B. 信用
C. 诚实
D. 相信
满分:3 分
20. 下面各组字属于上古全浊声母的一组是
A. 帮 滂 并 明
B. 并 定 从 群
C. 敷 清 心 审
D. 来 日 泥 微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古韵学家根据韵尾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阳声韵是
A. 以鼻辅音[-m]收尾的
B. 以鼻辅音[-n]收尾的
C. 以鼻辅音[-ŋ]收尾的
D. 以鼻辅音[-t]收尾的
满分:2 分
2.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入声韵
D. 上声韵
满分:2 分
3.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疾”和“病”两词的说明错误的是
A. 二者有程度深浅的不同。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
B. 二者有侧重面的不同。“疾”侧重于身体生病,“病”侧重于身体受伤。
C. “疾”可以用作动词,“病”只能用作名词,二者有语法功能的不同。
D. 用“病”时含有贬义,用“疾”时则无所谓褒贬,二者有感情色彩的不同。
满分:2 分
4. 按王力先生的关于上古音系的韵部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谈 属于 谈部
B. 文 属于 文部
C. 芝 属于 之部
D. 乐 属于 药部
满分:2 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连绵词的是
A.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B.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C.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满分:2 分
6. 关于律诗用韵,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B. 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必须一韵到底。
C.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 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满分:2 分
7.
A. -
B. -
C. -
D. -
满分:2 分
8.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发音方法分为
A. 全清
B. 次清
C. 全浊
D. 次浊
满分:2 分
9. 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法正确的是
A. “知道”是两个单音词。
B. “知道”是一个复音词
C. “知道”词义为:懂得道理和规律。
D. “知道”词义为:明白、懂得
满分:2 分
10. 本义、引申义的关系是
A. 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B. 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C.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D. 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连绵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首诗是格律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嫖姚北伐时,深入疆千里。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常建《王将军墓》)是格律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朔”的本义是阴历每月初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拗救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