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四)》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古代汉语(四) 2015-03-17 12:24:11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歧”“捎”“学”“泽”它们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A. 之宵药铎
B. 之侯觉锡
C. 支侯觉耕
D. 支宵觉铎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下面各组属五音中舌音的一组是()
A. 帮滂并明
B. 非敷奉微
C. 知彻澄娘
D. 见溪群疑
满分:3 分
3. 三十六字母中,全清的代表汉字有()
A. 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 滂敷透彻清穿溪
C. 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 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满分:3 分
4. 五言律诗最常见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满分:3 分
5. 七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A. 发音方法
B. 声带颤动与否
C. 发音部位
D. 发音原则
满分:3 分
6. 在三十六字母中,次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
A. 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 滂敷透彻清穿溪
C. 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 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满分:3 分
7.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入声韵
D. 上声韵
满分:3 分
8. 义疏唐人也称为“疏”,在唐代取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故又称()
A. 集解
B. 传注
C. 正义
D. 笺
满分:3 分
9. 五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A. 发音方法
B. 声带颤动与否
C. 发音原则
D. 发音部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几大类()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
A. 衍文
B. 衍
C. 衍字
D. 夺
满分:3 分
2. 五音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和()()()()
A. 鄂音
B. 齿音
C. 牙音
D. 喉音
满分:3 分
3. 用来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
A. 脱文
B. 脱
C.
D. 脱字
满分:3 分
4. 关于律诗用韵问题,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B. 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一韵到底
C.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 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满分:3 分
5.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发音方法分为()()()()
A. 全清
B. 次清
C. 全浊
D. 次浊
满分:3 分
6. 关于声母,叙述正确的有()()()()
A. 声母简称声
B. 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
C. 声母都是由辅音担当的
D.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满分:3 分
7.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其中阳声韵是()()()()
A. 以鼻辅音[-m]收尾的
B. 以鼻辅音[-n]收尾的
C. 以鼻辅音[-ŋ]收尾的
D. 以鼻辅音[-t]收尾的
满分:3 分
8. 关于“粘”的定义,下列各组错误的说法是()()()()
A.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D.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满分:3 分
9. 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曾把声母分为()()()()
A. 五音
B. 六音
C. 七音
D. 八音
满分:3 分
10. 下面哪几个术语在使用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A. 曰
B. 为
C. 谓
D. 谓之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声母全是由辅音充当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衍文用来指明古籍中丢失文字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声训是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双声这一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拗救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反切是我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古代所说的“纽”,类似于现代的声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蚊”、“纹”、“紊”、“雯”等字同属于韵部“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孤平是指B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也叫犯孤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发音部位划分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宋人36字母发音部位是舌音,且属于全浊的是定、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韵目是在汉语音韵学里,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而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