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汉语基础(二)》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古汉语基础(二) 2015-03-17 12:24:26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古韵学家按韵尾不同把韵分三类,其中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称为
A. 阳声韵
B. 阴声韵
C. 上声韵
D. 入声韵
满分:3 分
2.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满分:3 分
3. 下列句子中,“集”用作本义的是
A.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B.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C.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本指词的本来意义 ,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的是词的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转义
满分:3 分
5.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望洋”的词义是
A. 仰视的样子
B. 望着海洋
C. 迷茫的样子
D. 失望的样子
满分:3 分
6. 本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的是词的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转义
满分:3 分
7. 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A. 读为
B. 之言
C. 貌
D. 谓
满分:3 分
8.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
A. 先秦时代
B. 先秦时代
C. 魏晋南北朝
D. 唐代末年宋代初年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百姓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诸侯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1. 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单纯词是
A. 合成词
B. 叠音词
C. 连绵词
D. 附音词
满分:3 分
12. 平水韵有韵部多少个
A. 32
B. 106
C. 120
D. 30
满分:3 分
13. 关于五言和七言律诗的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A. 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 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 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 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满分:3 分
14.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叔的本义是
A. 拾
B. 叔父
C. 排行的次序
D. 丈夫的弟弟
满分:3 分
15. 七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即是
A. 平起仄收式
B. 平起平收式
C. 仄起平收式
D. 仄起仄收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6. 下列各组同义词,从语法上看有所差异的一组是
A. 耻――辱
B. 恭――敬
C. 赐――予
D. 肌――肉
满分:3 分
17. “芝”“淡”“乐”“赐”四字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A. 之 淡 药 铎
B. 之 谈 药 锡
C. 支 宵 觉 耕
D. 支 侯 觉 铎
满分:3 分
18. 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词的
A. 引申义
B. 假借义
C. 转义
D. 变义
满分:3 分
19. 溶溶属于复音词中的 .
A. 连绵词
B. 合成词
C. 附音词
D. 叠音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 下面各组,属于上古全浊声母的一组是
A. 帮 滂 并 明
B. 并 定 从 群
C. 敷 清 心 审
D. 来 日 泥 微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关于“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中的“寻常”,说法正确的有
A. 是一个复音词
B. 是两个单音词
C. 是“平常”的意思
D. “寻、常”都表长度
满分:2 分
2. 反切的原则是
A. 上字取声
B. 下字取韵和调
C. 上字取韵和调
D. 下字取声
满分:2 分
3. 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可以分为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2 分
4.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
A. 全清
B. 次清
C. 全浊
D. 次浊
满分:2 分
5. 按照韵尾的不同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是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上声韵
D. 入声韵
满分:2 分
6. 按照韵尾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分别是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入声韵
D. 上声韵
满分:2 分
7. 关于本义与引申义 ,它们的关系是
A. 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B. 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C.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D. 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满分:2 分
8. 关于 “皮”、“肤”,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
B. 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C. 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
D. 肤词义轻;皮词义重
满分:2 分
9. 下列各词是连绵词的是
A. 扶摇
B. 夭阏
C. 瓠落
D. 觳觫
满分:2 分
10. 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
A. 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B. 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的。
C. 这种说法是钱大昕提出
D. 钱大昕是清代学者。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古代汉语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声训是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粘”,是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暴”的本义是晒太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是古用今废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蓄、养属于同义词,但从词义轻重上,二者存在不同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