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二)》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古代汉语(二) 2015-03-17 12:30:11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的第二个“好”字是()
A. 动词,喜好
B. 形容词,美好
C. 名词,美女
D. 副词,非常
满分:3 分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
A. 用在整数与零数间
B. 用在整数和约数之间
C. 用在倍数和虚数之间
D. 用在整数和分数之间
满分:3 分
3. “子路问:‘闻斯行诸?’”中的“诸”的词性是()
A. 语气词
B. 代词
C. 兼词
D. 词尾
满分:3 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己”的词性是()
A. 第一人称代词
B. 反身代词
C. 无定代词
D. 旁指代词
满分:3 分
5. 下面句子,有数词用作动词情况的是()
A. 人十能之,己千之
B.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C.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D. 愿受一廛而为氓
满分:3 分
6.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宾语前置
C. 词类活用
D. 意动用法
满分:3 分
7. “直不百步耳”中“直”的词性是()
A. 范围副词
B. 程度副词
C. 谦敬副词
D. 反诘副词
满分:3 分
8.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 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A. 意动用法
B. 对动用法
C. 为动用法
D. 使动用法
满分:3 分
9.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中的“焉”字的词性是()
A. 语气词
B. 代词
C. 兼词
D. 词尾
满分:3 分
10. “舍瑟而作”中“作”的文中义是()
A. 发作
B. 站起
C. 作为
D. 起义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A. 夫战,勇气也
B. 百乘,显使也
C. 制,岩邑也
D.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满分:3 分
2. 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是()()()()
A. 表示行为的状态
B.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C.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D. 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满分:3 分
3. 下列的“者”字用在动词后作代词的有()()()()
A.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B.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C.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满分:3 分
4. 下列句子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B. 是非君子之道也
C. 数罟不入池
D.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满分:3 分
5. 下列句子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 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B. 晋侯饮赵盾酒
C. 友风而子雨
D. 从左右,皆肘之
满分:3 分
6. 关于“闻斯行诸”, 说法正确的是()()()()
A. “诸”是兼词
B. “诸”相当于“于之”
C. “斯”是代词,指某件事
D. “诸”相当于“之乎”
满分:3 分
7. 下列句子中,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有()()()()
A.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满分:3 分
8. 下面句子中不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的是 ()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 自今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满分:3 分
9.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 意念上的被动句
B. “被”字式
C.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D. “见”字式
满分:3 分
10. 下列句子中,“于”属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有()() ()()
A.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
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从左右,皆肘之”中的“肘”字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诸侯怨惧,令盟而谋弱秦”中“弱秦”是“使秦国变弱”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译为“把……看作”、“认为……怎幺样”, 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幺样”或“把宾语当作什幺”的意思,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焉”的词性是副词,“哪里”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的“踵”是名词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名词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子夏云何?”这里疑问代词作宾语而没有前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主要的区别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使用系词“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属于旁指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 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日食饮得无衰乎?”中存在时间名词做状语的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或”的词性是选择连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当事人主观上认为或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当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连词,意思是“或者”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的主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者”字,在谓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也”,二者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用“者”或“也”,也可以两者都不使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被动句是表示主语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即主语不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其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