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环境法》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随机)第1份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环境法 2015-03-17 12:30:47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满分:2.5 分
2. 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
A. 举证责任倒置
B. 因果关系推定
C. 延长诉讼时效
D. 诉讼客体的扩张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3. 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
A. 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
B. 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
C. 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
D. 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4.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规则原则为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公平责任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满分:2.5 分
5.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 一倍的
B. 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C.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 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满分:2.5 分
6. 在环境污染行为中,行为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于
A. 故意
B. 直接故意
C. 过失
D. 疏忽大意
满分:2.5 分
7.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第一阶段始于
A. 17世纪后半叶
B. 18世纪前半叶
C. 19世纪后半叶
D. 19世纪前半叶
满分:2.5 分
8.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的时限为
A. 5个工作日
B. 10天
C. 12天
D. 15天
满分:2.5 分
9.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人与物的关系
D. 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满分:2.5 分
10. 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 危害结果
B. 行为人的过错
C. 行为的违法性
D. 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满分:2.5 分
11.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 各级人民政府是水利管理部门
C. 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 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2.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满分:2.5 分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
A. 内容和客体
B. 主体和客体
C. 主体和客体
D. 主体、内容和客体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4.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
A. 在一年以上十年以下
B. 在两年以上十年以下
C. 在一年以上二十年以下
D. 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5.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A. 可以进行皆伐
B. 只准进行择伐
C. 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D. 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环境行政责任中行为人的过错分为
A. 故意
B. 过失
C. 直接
D. 间接
满分:2.5 分
2.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
A. 油类
B. 工业废渣
C. 城市垃圾
D. 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满分:2.5 分
3. 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
A. 综合性
B. 协调性
C. 绝对性
D. 排他性
满分:2.5 分
4.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 )等。
A. 国家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
满分:2.5 分
5. 环境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
A. 立案
B. 公诉
C. 审判管辖
D. 执行
满分:2.5 分
6. 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包括
A. 污染型
B. 破坏型
C. 职务型
D. 效率型
满分:2.5 分
7.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 行为违法
B. 行为有危害后果
C. 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D. 行为人有过错
满分:2.5 分
8.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等。
A. 国家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
满分:2.5 分
9. 从享有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土地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
A. 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B. 土地行政主管机关
C. 行政首长
D.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公务员
满分:2.5 分
1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 物
B. 行为
C. 权益
D. 精神
满分:2.5 分
11. ( )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
A. 警告
B. 记过
C. 记大过
D. 撤职、降级
满分:2.5 分
12. 环境行政诉讼的种类包括
A. 撤销之诉
B. 变更之诉,司法审查之诉
C. 环境履行之诉
D. 环境行政赔偿之诉
满分:2.5 分
13. 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包括
A. 协商
B. 调解
C. 行政干预
D. 诉讼
满分:2.5 分
14. 环保部门拒发各种环保许可证和执照的行为或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其他法定应该履行的职责,这种行为属于
A. 侵权行为之诉
B. 司法审查之诉
C. 请求履行职责之诉
D. 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
满分:2.5 分
15. 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根据行为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可以对违法单位处以()的行政处罚
A. 警告
B. 罚款
C. 停业
D. 关闭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按照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功能的差异和制度着力点的不同,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制度和治理性控制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三同时制度的具体要求包括同时设计、同时施和同时受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环境行政相对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环境民事责任一般使用过错责任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对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