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环境民事责任与环境领域的其他责任如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的重要区别是
A. 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以补偿为目的的财产责任,造成财产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且补偿性较强
B. 环境民事责任以环境义务为基础和前提
C. 环境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
D. 主体不同
满分:2.5 分
2. 下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与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区别的是
A. 规制对象
B. 制度内容
C. 制度目标
D. 制度行为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资源法仅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环境资源法仅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C. 环境资源法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满分:2.5 分
4.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 一倍的
B. 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C.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 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满分:2.5 分
5. 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满分:2.5 分
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 故意
B. 过失
C. 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
D. 违法行为
满分:2.5 分
7. 在( )法律当中,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概念。
A. 《国家赔偿法》
B. 《行政许可法》
C. 《行政处罚法》
D. 《行政复议法》
满分:2.5 分
8. 在环境污染行为中,行为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于
A. 故意
B. 直接故意
C. 过失
D. 疏忽大意
满分:2.5 分
9. 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特征的是
A. 环境污染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B. 环境污染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人身财产与自然生态系统。侵害对象广泛,侵害权益多种。
C. 环境污染有综合性、积累性和有限性。
D.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
满分:2.5 分
10. 关于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选项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
B. 环境行政协调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最终程序
C. 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1. 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海洋资源
满分:2.5 分
1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人与物的关系
D. 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满分:2.5 分
13.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满分:2.5 分
14. 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B.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C.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D. 《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满分:2.5 分
15.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15日
B. 30日
C. 45日
D. 10日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点包括
A. 综合性
B. 技术性
C. 社会性
D. 共同性
满分:2.5 分
2. 《森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森林权属制度
B. 植树造林的相关制度
C. 森林征用制度
D. 森林保护制度、森林采伐制度
满分:2.5 分
3. ()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
A. 设计
B. 施工
C. 投产使用
D. 规划
满分:2.5 分
4. 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 )等几种。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5.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等
A. 国家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
满分:2.5 分
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 物
B. 行为
C. 权益
D. 精神
满分:2.5 分
7. ()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8. 环境监测制按目的可以分为
A. 监视性监测
B. 研究性监测
C. 特定目的监测
D. 综合性监测
满分:2.5 分
9. 生态保护法律的类型分为
A. 规划制度
B. 区域保护制度
C.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D. 有偿使用制度
满分:2.5 分
10. 环境行政责任中行为人的过错分为
A. 故意
B. 过失
C. 直接
D. 间接
满分:2.5 分
11. 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12. 环境污染防治法特征有
A.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所进行的综合立法,其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
B. 环境污染防治法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之间应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环境要素的保护作出规定,侧重点相同。
C.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某一环境要素保护的专门单行法规及其相关法规构成的系统性规范的统一体。
D.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基本法中有关污染防治的一般制度,既是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具体体现,又是环境要素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的和指导,是各污染防治单行法律制
满分:2.5 分
13. 大气污染的类型可分为
A. 煤炭型污染
B. 石油型污染
C. 企业废气、粉尘所造成的混合型污染
D. 氮氧化物型污染(汽车尾气)
满分:2.5 分
14. 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两大类
A. 行政处罚
B. 行政罚款
C. 行政调解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包括
A. 前瞻预测性
B. 科学技术性
C. 内容综合性
D. 协调性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在草原季相方面,总的来讲,草原季相的更替次数稍显贫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也较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危害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采矿权的设立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竞争方式审批;二是通过提出申请方式审批设立采矿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在变更之诉中,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对其环境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变更行政处罚而直接决定环境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禁采区不得设置采矿权,限采区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设置采矿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环境法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制定的用以全面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自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环境民事责任与环境领域的其他责任如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的重要区别是
A. 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以补偿为目的的财产责任,造成财产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且补偿性较强
B. 环境民事责任以环境义务为基础和前提
C. 环境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
D. 主体不同
满分:2.5 分
2. 下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与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区别的是
A. 规制对象
B. 制度内容
C. 制度目标
D. 制度行为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资源法仅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环境资源法仅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C. 环境资源法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满分:2.5 分
4.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 一倍的
B. 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C.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 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满分:2.5 分
5. 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满分:2.5 分
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 故意
B. 过失
C. 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
D. 违法行为
满分:2.5 分
7. 在( )法律当中,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概念。
A. 《国家赔偿法》
B. 《行政许可法》
C. 《行政处罚法》
D. 《行政复议法》
满分:2.5 分
8. 在环境污染行为中,行为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于
A. 故意
B. 直接故意
C. 过失
D. 疏忽大意
满分:2.5 分
9. 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特征的是
A. 环境污染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B. 环境污染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人身财产与自然生态系统。侵害对象广泛,侵害权益多种。
C. 环境污染有综合性、积累性和有限性。
D.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
满分:2.5 分
10. 关于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选项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
B. 环境行政协调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最终程序
C. 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1. 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海洋资源
满分:2.5 分
1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人与物的关系
D. 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满分:2.5 分
13.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满分:2.5 分
14. 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B.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C.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D. 《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满分:2.5 分
15.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15日
B. 30日
C. 45日
D. 10日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点包括
A. 综合性
B. 技术性
C. 社会性
D. 共同性
满分:2.5 分
2. 《森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森林权属制度
B. 植树造林的相关制度
C. 森林征用制度
D. 森林保护制度、森林采伐制度
满分:2.5 分
3. ()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
A. 设计
B. 施工
C. 投产使用
D. 规划
满分:2.5 分
4. 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 )等几种。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5.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等
A. 国家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
满分:2.5 分
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 物
B. 行为
C. 权益
D. 精神
满分:2.5 分
7. ()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8. 环境监测制按目的可以分为
A. 监视性监测
B. 研究性监测
C. 特定目的监测
D. 综合性监测
满分:2.5 分
9. 生态保护法律的类型分为
A. 规划制度
B. 区域保护制度
C.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D. 有偿使用制度
满分:2.5 分
10. 环境行政责任中行为人的过错分为
A. 故意
B. 过失
C. 直接
D. 间接
满分:2.5 分
11. 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12. 环境污染防治法特征有
A.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所进行的综合立法,其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
B. 环境污染防治法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之间应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环境要素的保护作出规定,侧重点相同。
C.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某一环境要素保护的专门单行法规及其相关法规构成的系统性规范的统一体。
D.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基本法中有关污染防治的一般制度,既是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具体体现,又是环境要素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的和指导,是各污染防治单行法律制
满分:2.5 分
13. 大气污染的类型可分为
A. 煤炭型污染
B. 石油型污染
C. 企业废气、粉尘所造成的混合型污染
D. 氮氧化物型污染(汽车尾气)
满分:2.5 分
14. 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两大类
A. 行政处罚
B. 行政罚款
C. 行政调解
D. 行政处分
满分:2.5 分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包括
A. 前瞻预测性
B. 科学技术性
C. 内容综合性
D. 协调性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在草原季相方面,总的来讲,草原季相的更替次数稍显贫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也较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危害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采矿权的设立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竞争方式审批;二是通过提出申请方式审批设立采矿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在变更之诉中,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对其环境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变更行政处罚而直接决定环境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禁采区不得设置采矿权,限采区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设置采矿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环境法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制定的用以全面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自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