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 改变认知
B. 消除认知
C. 增加认知
D. 改变行为
满分:3 分
2. ()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A. 童年
B. 青少年
C. 青年
D. 中年
满分:3 分
3.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A. 妥协
B. 竞争
C. 合作
D. 让步
满分:3 分
4. “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A. 内部的可控因素
B. 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 外部的可控因素
D. 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人们更倾向于帮助自己的亲人,这一现象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
A. 社会交换理论
B. 互惠规范
C. 社会责任规范
D. 生物学理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 情感成分
B. 行为倾向成分
C. 认知成分
D. 动机成分
满分:3 分
7. 客体我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于()
A. 12个月左右
B. 15个月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21个月左右
满分:3 分
8.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A. 简约模式
B. 概括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模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A. 社会化程度
B. 心理社会危机
C. 自我的调节作用
D. 心理防御机制
满分:3 分
10. 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的是()
A. 阿希
B. 戈夫曼
C. 林语堂
D. 卢钦斯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哪些行为()
A. 学习成绩
B. 同伴中的声望
C. 学生中的友谊
D. 学生中的欺负行为
满分:3 分
2. 以下哪些方式能够增加亲社会行为()
A. 目光接触
B. 微笑
C. 言语对话
D. 手势
满分:3 分
3. 态度的构成包括()
A. 认知成分
B. 行为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为倾向成分
满分:3 分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B.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
C. 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自己的状况,这种人是外控者
D.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是一种动机性归因偏差
满分:3 分
5. 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A. 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 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 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 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满分:3 分
6. 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非常重要
A. 温情
B. 惩罚
C. 控制
D. 权威
满分:3 分
7. 语义差异量表的维度包括()
A. 情感倾向性
B. 力量
C. 活动
D. 激活水平
满分:3 分
8. 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
A.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 解释经验
C. 决定期待
D. 控制情感
满分:3 分
9. 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A. 刺激客体
B. 背景
C. 行为主体
D. 社会视角
满分:3 分
10. 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哪些()
A. 个人因素
B. 相互信任程度
C. 社会文化因素
D. 情境因素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奥斯古德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生物学理论认为人们帮助他人是为了使基因能够保存下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人们助人仅仅是因为社会规范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有榜样在场的情况下,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两个陌生人只需要做一次合作与竞争的选择时,经常采取合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时间充裕的人要比时间紧迫的人更可能停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男性和女性是否愿意提供帮助和情境是否危机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测验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态度的P-O-X模型中,总共存在8种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合作与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利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利科特量表通常有30个左右的题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男性的自我评价往往要高于女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动机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克服旁观者效应的方法是增强责任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改善个人的情绪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不同的媒介呈现方式对改变人们态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个体所持的任何态度不一定都是指向某一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态度改变中宣传渠道变量包括直接参与方式、大众传播媒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方式主要包括强化、模仿、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反省是值主体对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 改变认知
B. 消除认知
C. 增加认知
D. 改变行为
满分:3 分
2. ()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A. 童年
B. 青少年
C. 青年
D. 中年
满分:3 分
3.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A. 妥协
B. 竞争
C. 合作
D. 让步
满分:3 分
4. “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A. 内部的可控因素
B. 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 外部的可控因素
D. 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人们更倾向于帮助自己的亲人,这一现象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
A. 社会交换理论
B. 互惠规范
C. 社会责任规范
D. 生物学理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 情感成分
B. 行为倾向成分
C. 认知成分
D. 动机成分
满分:3 分
7. 客体我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于()
A. 12个月左右
B. 15个月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21个月左右
满分:3 分
8.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A. 简约模式
B. 概括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模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A. 社会化程度
B. 心理社会危机
C. 自我的调节作用
D. 心理防御机制
满分:3 分
10. 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的是()
A. 阿希
B. 戈夫曼
C. 林语堂
D. 卢钦斯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哪些行为()
A. 学习成绩
B. 同伴中的声望
C. 学生中的友谊
D. 学生中的欺负行为
满分:3 分
2. 以下哪些方式能够增加亲社会行为()
A. 目光接触
B. 微笑
C. 言语对话
D. 手势
满分:3 分
3. 态度的构成包括()
A. 认知成分
B. 行为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为倾向成分
满分:3 分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B.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
C. 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自己的状况,这种人是外控者
D.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是一种动机性归因偏差
满分:3 分
5. 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A. 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 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 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 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满分:3 分
6. 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非常重要
A. 温情
B. 惩罚
C. 控制
D. 权威
满分:3 分
7. 语义差异量表的维度包括()
A. 情感倾向性
B. 力量
C. 活动
D. 激活水平
满分:3 分
8. 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
A.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 解释经验
C. 决定期待
D. 控制情感
满分:3 分
9. 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A. 刺激客体
B. 背景
C. 行为主体
D. 社会视角
满分:3 分
10. 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哪些()
A. 个人因素
B. 相互信任程度
C. 社会文化因素
D. 情境因素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奥斯古德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生物学理论认为人们帮助他人是为了使基因能够保存下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人们助人仅仅是因为社会规范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有榜样在场的情况下,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两个陌生人只需要做一次合作与竞争的选择时,经常采取合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时间充裕的人要比时间紧迫的人更可能停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男性和女性是否愿意提供帮助和情境是否危机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测验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态度的P-O-X模型中,总共存在8种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合作与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利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利科特量表通常有30个左右的题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男性的自我评价往往要高于女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动机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克服旁观者效应的方法是增强责任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改善个人的情绪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不同的媒介呈现方式对改变人们态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个体所持的任何态度不一定都是指向某一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态度改变中宣传渠道变量包括直接参与方式、大众传播媒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方式主要包括强化、模仿、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反省是值主体对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