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市场经济理论(高起本)》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
A. 经济基础
B. 经济关系
C. 经济体制
D. 经济制度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的法案是()。
A. 疾病社会保险法
B. 老龄保险法案
C. 伤残保险法案
D. 社会保障法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 企业
B. 政府
C. 银行
D. 市场
满分:3 分
4. 我国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努力,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 2001年11月10日
B. 2001年12月11日
C. 2000年11月10日
D. 2000年12月11日
满分:3 分
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参照哪种类型()。
A. 救助型
B. 保险型
C. 自助型
D. 国家保障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宏观经济调控的最基本、首要的目标,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
A. 促进经济增长
B. 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
C.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 国际收支平衡
满分:3 分
7. 关于经济手段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计划
B. 经济杠杆
C. 经济政策
D. 经济法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法,集中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的法律是()。
A. 企业法
B. 公司法
C. 合伙法
D. 个人经营法
满分:3 分
9. 依照法定程序设立,拥有独立的财产、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名称,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称为()。
A. 企业
B. 法人
C. 公司
D. 民营企业
满分:3 分
10. 引发社会主义经济波动的社会基础是()。
A. 社会有效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发展
B. 居民储蓄倾向的强化与收入消费倾向的疲软
C. 观调控与微观运行的失衡
D. 市场狭小与生产过剩矛盾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特点是()。
A. 市场经济体制
B. 计划经济体制
C. 高度集中的模式
D. 完全分散的模式
满分:3 分
2.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它包括()。
A. 典权
B. 质权
C. 抵押权
D. 留置权
满分:3 分
3. 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契机
B. 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更深层次融入经济全球化
C. 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D.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宏伟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满分:3 分
4.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里,国家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A. 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营运
B.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 承担社会经济基础建设
D. 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满分:3 分
5. 经济全球化不同于经济国际化,其特点表现为()。
A. 联系的主体不同
B. 二者是双边与多边的关系
C. 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D. 联系的机构不同
满分:3 分
6. 关于经济制度的内涵正确的是()。
A. 其性质由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B. 是相对稳定的
C. 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D. 是相对灵活的、可变的
满分:3 分
7.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现在()。
A. 中外资企业发展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挑战
B. 对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带来挑战
C. 加剧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
D. 西方发达国家干预我国经济
满分:3 分
8. 货币政策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A. 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
B. 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C. 货币政策的松紧度
D. 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
满分:3 分
9. 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在造成经济周期波动中所起的作用有()。
A. 贷币形式上潜伏着的危机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B. 信用制度是生产过剩的主要杠杆
C. 利息率的变动
D. 收入分配的调节
满分:3 分
10. 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D. 经济危机的根源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如果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货币供应量也会成倍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市场机制在自发地调节经济中存在着盲目性、滞后性、短期性等固有的缺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把集体制当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现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法律反映的是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以直接管理为主的经济行政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存在着经济周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种初级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法律上的效果,包括设立、变更或者终止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社会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形成的社会需求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它超越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存在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新航路开辟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周期长度为7年左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要逐步建成独立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在资本市场上,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低;反之,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把“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担保物权法调整的是社会静态经济生活关系,确认现有物质财富的归属和使用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
A. 经济基础
B. 经济关系
C. 经济体制
D. 经济制度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的法案是()。
A. 疾病社会保险法
B. 老龄保险法案
C. 伤残保险法案
D. 社会保障法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 企业
B. 政府
C. 银行
D. 市场
满分:3 分
4. 我国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努力,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 2001年11月10日
B. 2001年12月11日
C. 2000年11月10日
D. 2000年12月11日
满分:3 分
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参照哪种类型()。
A. 救助型
B. 保险型
C. 自助型
D. 国家保障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宏观经济调控的最基本、首要的目标,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
A. 促进经济增长
B. 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
C.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 国际收支平衡
满分:3 分
7. 关于经济手段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计划
B. 经济杠杆
C. 经济政策
D. 经济法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法,集中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的法律是()。
A. 企业法
B. 公司法
C. 合伙法
D. 个人经营法
满分:3 分
9. 依照法定程序设立,拥有独立的财产、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名称,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称为()。
A. 企业
B. 法人
C. 公司
D. 民营企业
满分:3 分
10. 引发社会主义经济波动的社会基础是()。
A. 社会有效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发展
B. 居民储蓄倾向的强化与收入消费倾向的疲软
C. 观调控与微观运行的失衡
D. 市场狭小与生产过剩矛盾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特点是()。
A. 市场经济体制
B. 计划经济体制
C. 高度集中的模式
D. 完全分散的模式
满分:3 分
2.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它包括()。
A. 典权
B. 质权
C. 抵押权
D. 留置权
满分:3 分
3. 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契机
B. 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更深层次融入经济全球化
C. 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D.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宏伟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满分:3 分
4.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里,国家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A. 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营运
B.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 承担社会经济基础建设
D. 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满分:3 分
5. 经济全球化不同于经济国际化,其特点表现为()。
A. 联系的主体不同
B. 二者是双边与多边的关系
C. 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D. 联系的机构不同
满分:3 分
6. 关于经济制度的内涵正确的是()。
A. 其性质由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B. 是相对稳定的
C. 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D. 是相对灵活的、可变的
满分:3 分
7.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现在()。
A. 中外资企业发展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挑战
B. 对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带来挑战
C. 加剧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
D. 西方发达国家干预我国经济
满分:3 分
8. 货币政策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A. 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
B. 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C. 货币政策的松紧度
D. 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
满分:3 分
9. 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在造成经济周期波动中所起的作用有()。
A. 贷币形式上潜伏着的危机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B. 信用制度是生产过剩的主要杠杆
C. 利息率的变动
D. 收入分配的调节
满分:3 分
10. 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D. 经济危机的根源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如果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货币供应量也会成倍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市场机制在自发地调节经济中存在着盲目性、滞后性、短期性等固有的缺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把集体制当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现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法律反映的是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以直接管理为主的经济行政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存在着经济周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种初级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法律上的效果,包括设立、变更或者终止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社会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形成的社会需求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它超越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存在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新航路开辟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周期长度为7年左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要逐步建成独立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在资本市场上,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低;反之,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把“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担保物权法调整的是社会静态经济生活关系,确认现有物质财富的归属和使用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