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奥鹏《农业资源学》在线作业

所属学校:其他大学 科目:农业资源学 2015-03-17 12:43:27

单选题

1.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居世界(B 第三位 )。

2.土地可分为黏土地、沙土地、壤质土地等,这种划分是按照(C 按土地的土壤质地划分)。

3.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表现为土壤pH(A 上升)。

4.自然界中还存在一些资源,在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不会在利用过程中导致明显的消耗,即非耗竭性资源,下列资源不属于非耗竭性资源。(C 煤炭资源)

5.全国平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D 0.75),也就是说自水源取水有大量的水在输送途中被白白地损失掉了。  

6.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的地理分布,(B 由海岸向内陆推移),依次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气候类型。

7.近年来,植物昆虫激素的发现与利用,为开创(C 第三代)农药闯出了新路。

8.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导致土壤养分不断被消耗,需要用肥来补充。在以肥料形式补充的养分中,数量最大的是(A 氮)。

9.中国粮食在产后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达15%,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产后损失标准为(A 5%)。

10.通常我们将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划分的依据是:(A 按资源的根本属性)

11.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关注的重点是(D 发展)。

12.我国河流水体的酸碱度pH值变化范围为6.5~8.5,其地理分布规律是(A 东南沿海河流径流水体的pH值低)。

13.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l世纪议程》,我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多样性减少的威胁,(A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4.中国的人口密度1997年约为当时世界平均值的3倍,为每平方公里(A 130)人。

15.不同历史阶段资源利用方式相对应的是(A 奴隶社会--发展灌溉技术,开始植树,发展种植园 )。

16.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1%,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23%左右,其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面积的91.4%,是我国水稻集中种植区。该描述是属于(A 南方区)。

17.每年全球的土壤侵蚀量约为250亿t,(A 远大于)土壤的形成数量。

18.在谈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在温带地区,温度略有升高,农作物产量会(A 增加)。

19.全世界海洋储水量占地球上总水量的(C 96.5%)%,淡水储水量很少。

20.生物资源可分为森林生物资源、草原生物资源、沙漠生物资源、湿地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内陆水城生物资源等,这种划分是按照(B 生态类型 )划分的。

21.资源至少包括两个要素,它们是(D 自然和劳动力资源)。

22.我国森林和林地面积占世界的(B 3.4% )%,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23.我国的长江、黄河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长江是世界(B 第三)和国内的(一)大河。

24.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表现在(C 3)个层次。

25.世界海洋面积约为占地球表面的(C 71%)。


 

多选题

26.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A 不合理的灌溉B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C 降水量大、蒸发量小D 超量施用化肥)。

27.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它的(A 延续性B 简单性C 多样性D 自发性)。

28.太阳辐射对植物的作用表现为(A 光合效应B 光形态效应C 热效应)。

29.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A 深入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B 野生动植物的迁地保护C 建立种质资源库D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立法和严格执法)。

30.中国物种资源种类繁多,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许多单项农产品如(A 棉花、烟叶B 油菜籽C 蚕茧、猪肉)等也居世界首位。

31.植物养分的矿产资源是指作为制造化肥所需原料的矿产品,以下肥料来自矿产资源(B 磷肥C 钾肥 )。

32.土壤养分的来源有(A 母质B 肥料C 大气沉降D 灌溉)。

33.利用先进技术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近年采用较多的措施,如(A 地膜覆盖、B 日光温室C 夏季遮阳D 温室内进行二氧化碳施肥)。

3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

35.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有(A 有土壤侵蚀B 土壤次生盐化C 碱化)。

36.在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中,已成为约束性的两个稀缺资源的是(B 耕地少C 淡水不足)。

37.集约持续农业"(intensive-sustainableagriculture)的几个特点是,(A 集约农作B 高效增收C 持久发展)。

38.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是(A 小麦C 水稻D 玉米)。

39.一天中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差值称日较差。在一定气温范围内日较差大,(C 籽实干重增加D 瓜果的含糖量上升)。

40.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资源的开发从深入开发到掠夺性经营,究其原因是(A 人口的增加B 工业的发展C 工具的革新)。

41.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这样几个方面,(A 要积极增加粮食生产B 要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C 要合理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2.植物养分的资源特征有(A 共生性和地域性B 多样性和有限性D 可循环性和多用性)。

43.食用植物为直接和间接食用的植物,包括(A 粮食B 饲料C 饵料D 蜜源植物)。

44.在淡水资源中,构成三个淡水主体是(B 永冻层中冰C 地下水D 冰川与永久积雪)。

45.在地球陆地表面,有近50%的面积是难以利用和无法利用的土地,包括(A 永久性冻土B 干旱沙漠C 高寒地带)。

46.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有(A 气候B 地形C 土壤D 植被)。

47.我国灌溉农田面积为5230多万公顷,(A 80%的粮食B 90%的棉花D 95%的蔬菜。)来自占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

48.不同质地的土壤物理化学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有利于养分的保持的土壤是(B 质地较细的土壤C 粘壤土)。

49.生物资源在(A 化学组分B 器官、个体、群体C 生态系统D 景观)各个层次上,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及价值,是人们利用的对象。

50.我们一般指的有机肥料包括(A 绿肥B 秸秆C 农家肥D 紫云英)。


 

判断题

51.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环境中,一部分要素属于自然条件,一部分要素属于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能源和物质,为气候资源。

52.中国物种资源种类繁多,现有种子植物32800余种,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53.单位面积中的物种数目即物种丰度,一定数量的个体或生物量中的物种数目即数量密度。

×54.土地的地籍管理包括产权的确定及变更、产权监督管理、土地征用、土地划拨以及土地出让、转让、抵押、租赁的管理等。

×55.遗传多样性的表现是多层次的,表现在外部形态、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子水平的不同等,如真菌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出现的外部形态变化等。

56.我国的综合生产力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人口密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与气候资源有关。

57.我国太阳辐射总量高值区位于青藏高原,低值区位于川、黔与湘鄂西部。

×58.水面面积较大的淡水湖有兴凯湖、鄱阳湖、洞庭湖、青海湖、太湖、洪泽湖等。

×59.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各气象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状态称为气象,多年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或全球)的气候。

60.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低于印度尼西亚。

×61.将由海洋蒸发,在空中凝结后,直接以降水的形式回落海洋的水循环称做水分大循环。

62.当地球表面的水接受太阳辐射变成水汽上升至高空后,可被气流携带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球表面,这就构成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63.广义的微生物是指除高等动植物以外的所有生物,种类繁多。

64.肥料养分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资源的属性。

×65.中国食用菌的年总产量已达70~80万t,是世界上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66.无机肥料不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可以部分地循环利用。

×67.据预测,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200亿,因此现在与将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始终成为世界的最突出矛盾。

×68.积温指气候生长期或作物某一生长阶段内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活动积温是指日均温与下限温度的差值的累积值。

×69.全球变暖只是一种假设,目前还未看到全球变暖的迹象。

×70.我国年降水量的季节性,在年内分配不均,冬季降水量明显高于夏季,干湿季节分明。

71.河川径流总量对一个地区水资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即使是流经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的河川中可为人类利用的最多也只有40%左右。

72.水土流失即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和沉积的过程。

73.气候资源一般来说是有值无价,不能直接形成商品。

74.资源至少包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两个要素,否则不能成为资源。

×75.生态系统是平衡的而非动态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会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