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62.5 分。)
V
1.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 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为了改变宦官专横、藩镇割据的形势,提拔一些“出身卑微”的官吏如王叔文、王 等参预政事。二王又引荐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士,进行革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秦始皇五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被成为盛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西汉时御史大夫也不是专职的监察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察和执法两个方面,成帝时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下属有中丞,因在宫中办公,是皇帝近臣,常可与御史大夫抗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孔子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周人特别讲究礼,他们把礼看成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规章和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2.5 分。)
V
1. 人殉、人祭在()以后逐渐衰微。
A. 五代
B. 元代
C. 周代
D. 北汉
满分:2.5 分
2. 西周分封制度的原则是()
A. 礼乐制度
B. 宗统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王朝官制
满分:2.5 分
3. 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为主体的奴隶。
A. 妻妾
B. 武士
C. 战俘
D. 奴仆
满分:2.5 分
4. 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
A. 周代
B. 武丁
C. 贞元
D. 原始社会
满分:2.5 分
5. 960年,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A. 赵匡胤
B. 赵雍
C. 赵武灵王
D. 赵籍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清代小说盛行著名的有:
A.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曹雪芹的《红楼梦》
D. 杨宽的《西周史》
满分:2.5 分
2. “五代”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
A. 后梁
B. 后唐
C. 后晋
D. 后汉
满分:2.5 分
3.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 分
4. 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
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 分
5. 清初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主要措施中,中枢机构的改革包括:
A. 逐步削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
B.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机要;将六科归于都察院管理,监察机构的皇权附庸性质日益突出
C. 设立理藩院、内务府与八旗都统衙门
D. 采取科举与八股取士制度,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首崇满洲”,实行满、汉复职制
满分:2.5 分
6. 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包括:
A. 平定三藩之乱
B.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
C.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
D. 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
满分:2.5 分
7. 反映周礼的文献主要有三礼即()。
A. 《周礼》
B. 《仪礼》
C. 《礼记》
D. 《乐礼》
满分:2.5 分
8. 前350年,秦国从雍迁至咸阳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
A. 是推行县制
B. 是废井田,开阡陌
C. 是统一度量衡
D. 是制订秦律
E. 是提倡诗书,禁游学
满分:2.5 分
9.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A. 儒
B. 墨
C. 道
D. 法
满分:2.5 分
10. 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
A. 是对夏商以来邦国林立局面的总结改造
B. 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
C. 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
D. 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62.5 分。)
V
1.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 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为了改变宦官专横、藩镇割据的形势,提拔一些“出身卑微”的官吏如王叔文、王 等参预政事。二王又引荐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士,进行革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秦始皇五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被成为盛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西汉时御史大夫也不是专职的监察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察和执法两个方面,成帝时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下属有中丞,因在宫中办公,是皇帝近臣,常可与御史大夫抗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孔子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周人特别讲究礼,他们把礼看成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规章和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2.5 分。)
V
1. 人殉、人祭在()以后逐渐衰微。
A. 五代
B. 元代
C. 周代
D. 北汉
满分:2.5 分
2. 西周分封制度的原则是()
A. 礼乐制度
B. 宗统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王朝官制
满分:2.5 分
3. 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为主体的奴隶。
A. 妻妾
B. 武士
C. 战俘
D. 奴仆
满分:2.5 分
4. 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
A. 周代
B. 武丁
C. 贞元
D. 原始社会
满分:2.5 分
5. 960年,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A. 赵匡胤
B. 赵雍
C. 赵武灵王
D. 赵籍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清代小说盛行著名的有:
A.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曹雪芹的《红楼梦》
D. 杨宽的《西周史》
满分:2.5 分
2. “五代”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
A. 后梁
B. 后唐
C. 后晋
D. 后汉
满分:2.5 分
3.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 分
4. 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
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 分
5. 清初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主要措施中,中枢机构的改革包括:
A. 逐步削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
B.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机要;将六科归于都察院管理,监察机构的皇权附庸性质日益突出
C. 设立理藩院、内务府与八旗都统衙门
D. 采取科举与八股取士制度,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首崇满洲”,实行满、汉复职制
满分:2.5 分
6. 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包括:
A. 平定三藩之乱
B.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
C.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
D. 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
满分:2.5 分
7. 反映周礼的文献主要有三礼即()。
A. 《周礼》
B. 《仪礼》
C. 《礼记》
D. 《乐礼》
满分:2.5 分
8. 前350年,秦国从雍迁至咸阳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
A. 是推行县制
B. 是废井田,开阡陌
C. 是统一度量衡
D. 是制订秦律
E. 是提倡诗书,禁游学
满分:2.5 分
9.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A. 儒
B. 墨
C. 道
D. 法
满分:2.5 分
10. 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
A. 是对夏商以来邦国林立局面的总结改造
B. 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
C. 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
D. 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