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 2015-03-17 12:47:01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植物量的测定不包括()。
A. 地上部分现存量
B. 凋落物
C. 幼苗数量
D. 根生物量
满分:3 分
2. 属于一个地区各区划单位的发生统一性,主要决定于()。
A. 古地理分化过程
B. 地球内能作用的非地带性发展条件的共同性
C. 景观类型的相似性
D. 同太阳能有关的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共同性
满分:3 分
3. 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 自然区域
B. 综合单位
C. 单列系统
D. 双列系统
满分:3 分
4. 可通过不同层次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来确定()。
A. 水分储量
B. 土壤养分储量
C. 生物量
D. 化学元素储量
满分:3 分
5. 自然界发展的(),导致地理环境日趋复杂化的结果。
A. 方向性
B. 节律性
C. 周期性
D. 旋回性
满分:3 分
6. 在()阶段里,人类建立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机构,大大增强了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利用的能力。
A. 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
B. 原始农业至小农经济发展阶段
C. 工业化阶段
D. 建设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阶段
满分:3 分
7. 下列关于感染指数描述错误的是()
A. 来源于信息理论测量
B. 主要是用来描述斑块的聚集程度
C. 其最小可能熵值与其最大可能熵值的差值
D. 表示栅格的聚生程度
满分:3 分
8. ()是地域上连接的不同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合并的结果。
A. 类型单位
B. 区划单位
C. 等级系统
D. 高级单位
满分:3 分
9. 海陆对比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A. 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
B. 大陆的地势起伏不平
C. 地球内能
D. 气候的差异
满分:3 分
10. 典型区的选择,一般要求在每一个自然区至少有()个典型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 人为热量的大量释放
B. CO2浓度的急剧增加
C. 植被破坏
D. 大气尘埃的日益增多
满分:3 分
2. 关于东西方人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 在农业文明诞生前,欧洲人植食性为主,东亚人以狩猎获取食物
B. 由于东方人食物保证率高,因此繁殖能力获得进化
C. 东方人进化的方向为开阔视野,西方人进化的方向为两眼距离逐步缩小,以便准确定位
D. 东方人在灵活性上逐步得到进化,西方人在力量与速度方面得到提高
满分:3 分
3. 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A.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B. 发生统一性原则
C. 区域共轭性原则
D.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相结合原则
满分:3 分
4. 将地域分异规律按其形成因素及作用范围分成的等级有哪些()。
A. 全球尺度的规律
B. 大陆和大洋尺度的规律
C. 区域尺度的规律
D. 地方尺度的规律
满分:3 分
5. 参与人为迁移的各种元素的运动,其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以及产生反应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自然环境的结构
B. 自然环境的热力状况、水分和排水条件
C. 自然环境的土壤的化学和机械组成
D. 自然环境的植被的特性
满分:3 分
6. 下列哪些属于影响地理系统功能的物质交换环节()。
A. 加强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
B. 人工降雨
C. 干预地表的水平衡
D. 人工造林
满分:3 分
7. 从应用角度看,合理的用地规划,下列哪些属于必须同时解决的问题()。
A. 按土地质与量的对比,确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式和结构
B. 按不同用途选择最适宜的土地
C. 各种用地在相互配置、规模和形态上的合理性
D. 采用正确的利用、保护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资源不发生退化,并能长久持续地向优化方向发展
满分:3 分
8. 综合剖面上,不同处境的物质储量有()。
A. 水分储量
B. 土壤养分储量
C. 生物量
D. 化学元素储量
满分:3 分
9. 地带性单位的划分,一般分为()。
A. 自然带
B. 自然地带
C. 自然亚地带
D. 自然省
满分:3 分
10. 下列关于自然大区和自然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区域是自然大区在水文联系方面独具特点的一部分
B. 两者都是非地带性单位
C. 两者实为一体,并无区别
D. 两者都是既包括山地又包括高原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整个垂直带谱反映的是经度省性的影响,而不是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土地生态规划一致性原则是土地生态分区的原则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每一个纬度带内都会出现垂直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丰富度是表示斑块种类数及其在斑块中所占的面积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由于在北半球南坡比北坡能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因此南坡植被比北坡茂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用来表明不稳定斑块在生态区中分布状态,当离散系数小时,表明不稳定斑块相互分离,该情形下生态区较为稳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非地带性因素即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和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地球内能引起的海陆分布是造成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栖息地的适应性、捕食的危险性和微气候压力都对规则斑块产生直接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人类开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力量来生产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在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里,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生创造了某些条件,属于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低级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MAP是根据森林系统结构和时间轴上动物种群变化和经济、生态效益的的分析做出的模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数据获取方式很多,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矢量的形式处理现存地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发生统一性原则在自下而上地进行区域合并时具有重要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区划与分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两者没有着本质的差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地带性区划单位是综合单位,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破碎化主要是由自然活动引起的扰动效应之一,它可以改变地球表层的异质性,引起物种分布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绘图模型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具有一定传播能力的干扰能否经过由不稳定的生态类型和稳定的生态类型组成的镶嵌结构而传播,是判断生态区安全性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