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满分:5 分
2.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分配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3.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5 分
4.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满分:5 分
5. 矛盾的转化是( )
A. 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 向对立面转化
C. 向任何方向转化
D. 由内部向外部转化
满分:5 分
6.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满分:5 分
7.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满分:5 分
9.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 地理环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 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 地理环境变化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满分:5 分
10.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1.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满分:5 分
12.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3.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要素是(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
满分:5 分
14.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满分:5 分
15.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满分:5 分
16.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 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 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 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满分:5 分
1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8.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满分:5 分
19.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满分:5 分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满分:5 分
2.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分配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3.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满分:5 分
4.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满分:5 分
5. 矛盾的转化是( )
A. 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 向对立面转化
C. 向任何方向转化
D. 由内部向外部转化
满分:5 分
6.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满分:5 分
7.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满分:5 分
9.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 地理环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 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 地理环境变化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满分:5 分
10.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1.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满分:5 分
12.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3.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要素是(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
满分:5 分
14.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满分:5 分
15.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满分:5 分
16.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 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 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 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满分:5 分
1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8.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满分:5 分
19.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满分:5 分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12秋天津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