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上)》在线作业1

所属学校:兰州大学 科目:古代汉语(上) 2015-03-17 13:12:14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上)》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左传・成公二年》)中,“御”的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动词的一般用法
C. 为动用法
D. 意动用法
满分:5 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句中“故”和“新”的用法是
A. 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C. 形容词用作名词
D.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满分:5 分
3. 在上古表示“鲜红色”的一组词是
A. 赤、朱、丹
B. 红、绛、紫
C. 殷、红、赭
D. 殷、绛、丹
满分:5 分
4. 《经籍纂诂》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
A. 三十六字母顺序
B. 平水韵106韵顺序
C. 注音字母顺序
D. 笔画顺序
满分:5 分
5. “首”的本义是“人头”,引而申之有“动物的头”、“器物的顶端”、“事物的开端”、 “首领”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是
A. 并列式
B. 递进式
C. 综合式
D. 转折式
满分:5 分
6. 下列句中加“”的词,可理解为“逐渐”的句子
A.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史记・粱孝王世家》)
B.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史记・项羽本纪》)
C.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苏轼《石钟山记》)
D. 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满分:5 分
7. 《老子》共有章节
A. 八十一
B. 八十
C. 十八
D. 八十二
满分:5 分
8. “长驱之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中,名 词“衣”的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用作一般动词
D. 用作形容词
满分:5 分
9.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而死”(柳宗元《传》),句中“高”的用法是
A. 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C. 形容词用作名词
D.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满分:5 分
10.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是
A.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大序》)
B.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C. 复使一人趣之(《史记.滑稽列传》)
D. 三代不同礼而王(《商君书.更法》)
满分:5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上)》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是
A.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史记.张汤列传》)
B.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C.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项羽本纪》)
D.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僖公四年》)
E.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满分:4 分
2.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句中“冠”的意义和读法是
A. 帽子
B. 戴帽子
C. Guàn
D. Guān
E. guǎn
满分:4 分
3. 下列各组字是异体字的是
A. 裤――绔
B. 早――蚤
C. 家――嫁
D. 村――
E. 德――
满分:4 分
4. 下列句中,宾语前置句是
A. 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吕氏春秋.权勋》)
B.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
C. 且夫有报人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苏轼.留侯论》)
D.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E.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满分:4 分
5. 在下列各组词中,具有反义关系(在古代汉语中)的是
A. 直斜
B. 坚脆
C. 刚柔
D. 爱憎
E. 对错
满分:4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上)》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疑问代词“奚”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险、阻、降、陟、邻、除、障”等字的部首都是“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句中的“郁郁”、“离离”是叠音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句中的“且”是时间副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古代的“去”与现代的“去”意义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谷―、听―,使用的是相同的简化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直训: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不同,而形体相同的字,就是异体字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在“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中,“来”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既然来了”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句中的“虽 然”是转折连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