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慕尼黑》采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
A. 拟人化
B. 象征
C. 对比
D. 比喻
满分:4 分
2.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害人的意象”。此诗句出自
A. 《与李贺共饮》
B. 《春天,遂想起》
C. 《冬》
D. 《岁月》
满分:4 分
3. “结构清晰,情节跌宕,善于运用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的话剧是
A. 《陈毅市长》
B. 《关汉卿》
C. 《茶馆》
D. 《绝对信号》
满分:4 分
4. “最忠实于我的朋友是我/最不肯和我妥协的对手也是我”。该诗句出自
A. 《有赠》
B. 《冬》
C. 《山民》
D. 《我》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的核心意象是
A. 红色大街
B. 儿时图片
C. 太阳
D. 钥匙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6. 《冬》的作者穆旦属于
A. 七月诗派
B. 九叶诗派
C. 蓝星诗社
D. 创世纪诗社
满分:4 分
7. 巴金的散文《 ____》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A. 《干校六记》
B. 《随想录》
C. 《牛棚小品》
D. 《忏悔录》
满分:4 分
8. 小说《虚构》的作者是
A. 格非
B. 王蒙
C. 马原
D. 王安忆
满分:4 分
9. “赴宴斗鸠山”的精彩场面出自
A. 《智取威虎山》
B. 《沙家浜》
C. 《红色娘子军》
D. 《红灯记》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流沙河的《草木篇》属于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咏物言志诗
D. 朦胧诗
满分:4 分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___是中国左翼文学的“资深”人物
A. 周扬
B. 胡风
C. 丁玲
D. 冯雪峰
满分:4 分
2. "朦胧诗"运动"三崛起"指
A. 《在新的崛起面前》
B.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C. 《崛起的诗群》
D. 《新诗的崛起》
满分:4 分
3. 下列诗人中,属于"西南边疆诗群"的有
A. 公刘
B. 白桦
C. 顾工
D. 高平
满分:4 分
4. 《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 阿庆嫂
B. 胡传奎
C. 刁德一
D. 郭建光
满分:4 分
5. 50年代,一些受到当时社会批评的“非主流文学”作品有
A. 孙犁《荷花淀》
B.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C. 杨沫《青春之歌》
D. 胡风《时间开始了》
满分:4 分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区别:“乡土文学”将习俗作为现象(习俗)来描写,而“寻根文学”将习俗作为文化来审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寻根文学”与反思文学几乎同时兴起,但其形成文学潮流,则在83年以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第三次全国文代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宗福先歌颂北京“四・五天安门事件”英雄的剧本是《于无声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小说,作家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用了较大篇幅描写了他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长恨歌》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双百”方针提出后正当文学准备走向活跃时1957年下半年开始,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演愈烈的左的偏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改革文学”发轫于1979年7月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先锋文学”既有对传统文化批判的一面,也有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慕尼黑》采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
A. 拟人化
B. 象征
C. 对比
D. 比喻
满分:4 分
2.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害人的意象”。此诗句出自
A. 《与李贺共饮》
B. 《春天,遂想起》
C. 《冬》
D. 《岁月》
满分:4 分
3. “结构清晰,情节跌宕,善于运用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的话剧是
A. 《陈毅市长》
B. 《关汉卿》
C. 《茶馆》
D. 《绝对信号》
满分:4 分
4. “最忠实于我的朋友是我/最不肯和我妥协的对手也是我”。该诗句出自
A. 《有赠》
B. 《冬》
C. 《山民》
D. 《我》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的核心意象是
A. 红色大街
B. 儿时图片
C. 太阳
D. 钥匙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6. 《冬》的作者穆旦属于
A. 七月诗派
B. 九叶诗派
C. 蓝星诗社
D. 创世纪诗社
满分:4 分
7. 巴金的散文《 ____》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A. 《干校六记》
B. 《随想录》
C. 《牛棚小品》
D. 《忏悔录》
满分:4 分
8. 小说《虚构》的作者是
A. 格非
B. 王蒙
C. 马原
D. 王安忆
满分:4 分
9. “赴宴斗鸠山”的精彩场面出自
A. 《智取威虎山》
B. 《沙家浜》
C. 《红色娘子军》
D. 《红灯记》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流沙河的《草木篇》属于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咏物言志诗
D. 朦胧诗
满分:4 分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___是中国左翼文学的“资深”人物
A. 周扬
B. 胡风
C. 丁玲
D. 冯雪峰
满分:4 分
2. "朦胧诗"运动"三崛起"指
A. 《在新的崛起面前》
B.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C. 《崛起的诗群》
D. 《新诗的崛起》
满分:4 分
3. 下列诗人中,属于"西南边疆诗群"的有
A. 公刘
B. 白桦
C. 顾工
D. 高平
满分:4 分
4. 《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 阿庆嫂
B. 胡传奎
C. 刁德一
D. 郭建光
满分:4 分
5. 50年代,一些受到当时社会批评的“非主流文学”作品有
A. 孙犁《荷花淀》
B.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C. 杨沫《青春之歌》
D. 胡风《时间开始了》
满分:4 分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区别:“乡土文学”将习俗作为现象(习俗)来描写,而“寻根文学”将习俗作为文化来审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寻根文学”与反思文学几乎同时兴起,但其形成文学潮流,则在83年以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第三次全国文代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宗福先歌颂北京“四・五天安门事件”英雄的剧本是《于无声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小说,作家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用了较大篇幅描写了他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长恨歌》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双百”方针提出后正当文学准备走向活跃时1957年下半年开始,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演愈烈的左的偏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改革文学”发轫于1979年7月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先锋文学”既有对传统文化批判的一面,也有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4春天津大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在线作业二
下一篇 : 兰州大学《知识产权法学》13春在线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