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秋《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64 分。)V
1.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B)。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满分:4 分
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满分:4 分
3. 在哲学上,二无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满分:4 分
4.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B)。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质变边疆不断地发生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满分:4 分
5.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D)。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满分:4 分
6.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A)。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满分:4 分
7. 意识是(C)。
A.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 人类独有的现象
D. 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满分:4 分
8.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满分:4 分
9.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满分:4 分
10. 现象是(C)。
A. 事物内在的联系
B. 事物稳定的联系
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满分:4 分
11. 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B)。
A. 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
C. 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 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满分:4 分
12. 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
A. 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
B. 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 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 是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满分:4 分
13.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满分:4 分
14.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旧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满分:4 分
15.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磨擦发热
D. 电闪雷鸣
满分:4 分
16.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 劳动技能
B. 科学技术
C. 生产管理
D. 生产工具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24 分。)V
1.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BCD)。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满分:4 分
2.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ABCD)。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满分:4 分
3.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AD)。
A. 三思而后行
B. 弱肉强食
C. 趋利避害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满分:4 分
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ABCD)。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4 分
5.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学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BCD)。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满分:4 分
6.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C)。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V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B
满分:4 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A. 错误 A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B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