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随机)第1份

所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科目:社会心理学 2015-03-17 14:09:52
华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 )
A. 变化性
B. 反复性
C. 稳定性
D. 联想性
满分:2 分
2. 考试失败者强调是由于考题太难和考场上运气不好,而成功者却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高,这叫做( )。
A. 有选择的接受反馈
B. 选择性遗忘
C. 认知偏差
D. 自我防御性归因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
A. 报酬
B. 相似
C. 熟悉
D. 互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当我们对某人有好感时,往往会对他有更多好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认知活动受到( )的影响。
A. 原有经验
B. 认知偏见
C. 价值观
D. 情感状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概括起来,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分离的情感,另一类是( )。
A. 联合情感
B. 亲密情感
C. 空洞情感
D. 相斥情感
满分:2 分
6. 当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或特质没有把握时,常常趋于通过完成任务对自己进行检验性评价,这叫做( )。
A. 自我增强
B. 自我表现
C. 自我知觉
D. 自我估价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进入下面哪个阶段以后,态度的改变算是完成了( )
A. 服从
B. 认同
C. 内化
D. 从众
满分:2 分
8. 课上老师向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海因的人,妻子罹患癌症病危,但握有特效药的医生索价太高,海因家境清贫无力支付,为救其妻窃取了特效药。”接着,老师询问学生们海因做的是否正确,并要求说出理由。有一名学生认为“海因应该偷药,否则他的妻子将会死去”。请问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名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为( )
A. 前习俗水平
B. 准习俗水平
C. 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满分:2 分
9. 组织中身份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属于( )。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平行沟通
D. 非语言沟通
满分:2 分
10. 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情通常被称为( )。
A. 利他爱情
B. 自利爱情
C. 虚幻爱情
D. 忠守爱情
满分:2 分
11. 在爱情的基本三角形理论中,被认为是爱情驱力的是( )。
A. 喜爱
B. 痴迷
C. 浪漫
D. 激情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一个人不会被看成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这说明了印象形成的( )规则。
A. 协调性原则
B. 连续性原则
C. 一致性
D. 中心性
满分:2 分
13. 人们常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倾向在人际吸引中被认为是( )在起作用。
A. 相似性
B. 互补性
C. 人的特质
D. 交往频率
满分:2 分
14. 弗洛伊德认为,构成个人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的生活经验。
A. 童年期
B. 青少年时期
C. 成年期
D. 婴幼儿时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
A. 社会规范的抑制
B. 对报复的畏惧
C. 置换
D. 寻找“替罪羊”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到一个陌生的人家里作客,怕自己举止失当,就会格外注意模仿别人,这种模仿是( )
A. 有意识模仿
B. 无意识模仿
C. 服从
D. 从众
满分:2 分
17. 在激烈的冰球比赛中,因撞击而造成的身体的伤害通常被认为是无意的,假如这种撞击发生在办公室或者教室里,人们就不会认为它是无意的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B.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社会角色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C.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D.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满分:2 分
18. 反向社会化又称:( )
A. 无社会化
B. 逆向社会化
C. 顺向社会化
D. 标准社会化
满分:2 分
19.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学龄期的主要任务是克服:( )
A. 内疚感
B. 自卑感
C. 羞耻感
D. 孤独感
满分:2 分
20. 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起较大作用的是:( )
A. 近因效应
B. 首因效应
C. 末尾效应
D. 晕轮效应
满分:2 分
21. 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的:( )
A. 侵犯行为
B. 劳动行为
C. 消费行为
D. 群体行为
满分:2 分
22. 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詹姆斯(W.James)提出的是( )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 )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因,又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
A. 理想自我
B. 可能自我
C. 社会自我
D. 心理自我
满分:2 分
24. 群众在物价上涨时抢购和囤积商品的行为是( )
A. 侵略性集群行为
B. 逃避性集群行为
C. 表现性集群行为
D. 获取性集群行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先入为主”强调的是下列哪种心理效应的作用( )
A. 首因效应
B. 归因偏差
C. 相似假定作用
D. 近因效应
满分:2 分
华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米德认为,通过“类化他人”而产生的自我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
A. 玩耍阶段
B. 游戏阶段
C. 结群阶段
D. 模仿阶段
E. 类化他人角色阶段
满分:2 分
2.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民族心理学
B. 群众心理学
C. 社会学习理论
D. 本能心理学
E. 符号互动论
满分:2 分
3. 在佛洛依德看来,人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A. 个人我
B. 社会我
C. 本我
D. 自我
E. 超我
满分:2 分
4. 观察法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A. 这种研究不能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很难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B. 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C. 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行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
D. 现实性不强,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
E. 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满分:2 分
5. 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其优点包括( )
A. 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B.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C. 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D. 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
E. 可以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满分:2 分
6. 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有:( )
A. 教育学
B. 社会学
C. 文化人类学
D. 政治学
E. 心理学
满分:2 分
7. 要构成一个群体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A. 要有频繁的互动
B. 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C. 要有确定的人数
D. 要有正式的规范
E. 要有正式的领导人
满分:2 分
8. 维纳同意海德提出的归因尺度,但他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归因尺度,把原因区分为( )。
A. 暂时的
B. 稳定的
C. 内在的
D. 外在的
E. 情境的
满分:2 分
9. 流言的强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
A. 公众对事情的不明确性
B. 事情的重要性
C. 公众的数量
D. 公众的构成情况
E. 流言内容的真实性
满分:2 分
10. 时尚的突出特征有( )
A. 短暂
B. 新奇
C. 较宽的波及面
D. 流行
E. 昂贵
满分:2 分
11. 美国心理学家菜维特提出群体的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类型( )。
A. 链型沟通
B. 轴型沟通
C. 圆型沟通
D. “Y”型沟通
E. 集束型沟通
满分:2 分
12. 下列可以化归为群体的有( )
A. 围在路边看热闹的人群
B. 学校篮球队
C. 工厂中的班组
D. 喜欢看电视新闻的观众
E. 逛同一个商店的人群
满分:2 分
13. 科尔伯格(L.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前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
A. 服从与惩罚定向
B. “好孩子”定向
C. 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D. 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E. 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满分:2 分
14. 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 )
A. 访谈法
B. 文献档案法
C. 实验法
D. 观察法
E. 问卷法
满分:2 分
15. 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
A.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B. 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C.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D. 报复性侵犯行为
E. 目的性侵犯行为
满分:2 分
16. 下列关于群体凝聚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决定着群体自身发展的快慢
B. 决定着群体能否较好的发挥自己的功能
C. 能否顺利的达到群体的目标
D. 决定组织的存亡
E. 决定能否做出正确的群体决策
满分:2 分
17. 自我评价的形成途径有( )
A. 自我分析
B. 社会比较
C. 以他人的评价为参考
D. 自我暴露
E. 与自我期望相比较
满分:2 分
18. 下列属于印象管理的是( )。
A. 在他人面前整饰自己
B. 使用称赞、附和
C. 自我防御性归因
D. 向下的社会比较
E. 自我暴露
满分:2 分
19. 人际沟通以通讯渠道来划分,可以分为( )。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语言沟通
D. 非语言沟通
E. 平行沟通
满分:2 分
20. 以心理社会发展论来看,个体从6岁~18岁左右,其间将主要遇到哪些矛盾危机( )
A. 首创性与内疚性
B. 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
C. 亲近与孤立
D. 勤奋与自卑
E. 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满分:2 分
21. 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有:( )
A. 活性作用
B. 惰性作用
C. 维系群体
D. 认知的标准化
E. 行为的定向
满分:2 分
22. “替罪羊”往往具有哪些特征( )
A. 软弱性
B. 同质性
C. 特异性
D. 相似性
E. 邻近性
满分:2 分
23.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在哪些情况下保持一致( )
A. 个体所持态度内部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致程度较高
B. 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来自自身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
C. 对应态度的行为是即时行为
D. 态度与个人的关联程度较高
E. 态度来源于直接经验
满分:2 分
24. 以下哪些是对成就动机的研究结果( )。
A.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与儿童的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B. 社会文化环境对促成个体成就动机的气氛具有深刻影响
C. 个人的成就动机中既包含追求成功的倾向,也包含避免失败的倾向
D. 个人对成就的归因过程会影响其成就行为
E.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满分:2 分
25. 从信息源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互变的角度看,可将沟通分为( )。
A. 单向沟通
B. 下行沟通
C. 双向沟通
D. 上行沟通
E. 平行沟通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