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在线作业

所属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科目: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2015-03-17 14:28:37
西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行为犯是指( )。
A.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法律禁止的一定行为
B. 行为人实行了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造成了一种危险状态
C. 行为人实施了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实际上造成环境被污染或破坏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损害的结果
D. 三种都对
满分:2 分
2. 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
A. 自然保护区制度
B.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 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 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满分:2 分
3. 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 )
A. 野生动物保护
B. 森林资源保护
C. 土地资源保护
D. 渔业资源保护
满分:2 分
4. 在污染控制法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制度是( )。
A. 经济刺激制度
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排污收费制度
D. 许可证制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 )
A. 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
B.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 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D. “三同时”制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D.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满分:2 分
7. 矿产资源属于( )。
A. 国家所有
B. 集体所有
C. 依照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而定
D. 依照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权而定
满分:2 分
8. 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 )
A. 工业集中区
B. 商业中心区
C. 文教科研区
D. 乡村生活区
满分:2 分
9. 率先规定在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是( )。
A. 《大气污染防治法》
B. 《海洋污染防治法》
C. 《水污染防治法》
D. 《噪声污染防治法》
满分:2 分
10.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 )
A. 命令
B. 调解
C. 仲裁
D. 裁决
满分:2 分
12.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
A. 发达国家应当负有主要责任
B. 发展中国家负有主要责任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负有同样责任
D. 两者都不负责任
满分:2 分
13. 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 )
A. 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 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
D. 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满分:2 分
14. 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A. 环境立法
B. 环境行政
C. 环境司法
D. 环境教育
满分:2 分
15. 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地方可以制定是( )。
A. 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B. 严格遵照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C. 低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 任意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满分:2 分
16. 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分为( )
A. 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B. 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C. 自然灾害与公害
D. 污染防治问题与资源保护问题
满分:2 分
17.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 )
A.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B.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
C. 陆源污染物
D. 海洋倾废
满分:2 分
1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
A. 物
B. 精神财富
C. 物和行为
D. 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满分:2 分
19. 下列属于非生物资源保护的有( )
A. 渔业资源保护
B. 矿产资源保护
C. 森林资源保护
D. 野生植物保护
满分:2 分
20. 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 )
A. 一切开发建设项目
B. 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C. 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D. 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关于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
B.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最终程序。
C. 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 环境行政调解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满分:2 分
22. 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 )
A. 公法范畴
B. 私法范畴
C. 社会法范畴
D. 国际法范畴
满分:2 分
23.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入的区域是( )
A. 核心区
B. 缓冲区
C. 实验区
D. 外围地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程序是( )。
A. 简易程序
B. 一般程序
C. 听证程序
D. 执行程序
满分:2 分
25. 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
A. 排污收费制度
B. 限期治理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满分:2 分
26. 我国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第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满分:2 分
27.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 )。
A. 环境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B. 环境损害民事责任
C.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D. 三者都不对
满分:2 分
28. 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
A. 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B. 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 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D. 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满分:2 分
29. 对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方针,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加强资源保护
B. 积极驯养繁殖
C. 合理开发利用
D. 自由捕猎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分类是指( )
A.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B.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渣污染等
C. 环境要素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D. 生活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污染
满分:2 分
31. 规定控制氯氟烃的使用量,并规定了控制值的计算、限制贸易等措施的条约是( )。
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C.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D.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满分:2 分
32. 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
A. 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 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 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满分:2 分
33. 森林公园分级不包括( )。
A. 国家级森林公园
B. 省级森林公园
C. 县级森林公园
D. 乡级森林公园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4. 关于“域外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情形是( )
A.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公海海域倾倒的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
C.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
D.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污染的
满分:2 分
35. 大气污染排放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
A. 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
B. 超标收费的制度
C. 排放即收费的制度
D. 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违法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西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主要内容是( )。
A. 新增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一章
B. 增加关于植树绿化、防治沙尘污染的规定
C. 规定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D. 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
满分:2 分
2. 环境法的准用性规范包括( )。
A. 民法中的相关规定
B. 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C. 行政法中的相关规定
D. 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的相关规定
满分:2 分
3.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方式包括( )。
A. 排除危害
B. 排除妨碍
C. 消除危险
D. 赔偿损失
满分:2 分
4. 我国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直接规定主要包括( )。
A.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
B. 公民环境权
C. 自然资源的权属
D.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满分:2 分
5. “三同时”是指( )。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
C. 同时实施
D. 同时投产
满分:2 分
6. 以下属于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有( )
A.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B. 欧洲联盟
C.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
D.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
满分:2 分
7. 发生在环境保护事前阶段的制度是( )。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 许可证制度
C. 限期治理制度
D.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满分:2 分
8. 农业环境具有( )的特征。
A. 整体性
B. 地域性
C. 变动性
D. 不变性
满分:2 分
9. 在国际或国内均不具强制力,因而被称为“软法”性规范是指( )。
A. 双边条约
B. 多边条约
C. 国际习惯法
D. 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通过的宣言 、决议和大纲
满分:2 分
10.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绩包括( )。
A. 造林绿化取得成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了较大进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B. 草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草地牧场综合示范工程取得巨大成效
C. 海洋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中国管辖的大部分水质及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基本保持良好状态
D. 土地保护和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成效
满分:2 分
11.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适用于( )。
A. 工业噪声的防治
B. 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
C. 交通运输噪声的防治
D. 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
满分:2 分
12. 追究危害环境罪刑事责任的原则包括(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及时原则
满分:2 分
13.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 )原则。
A.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B. 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和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C.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耕地和林地
D.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满分:2 分
14.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 )
A. 国际条约
B. 国际习惯
C. 一般法律原则
D. 辅助性渊源
满分:2 分
15. 《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是( )。
A.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
B.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则
C. 水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改造相结合原则
D.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