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古代汉语》(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 其后秦稍蚕食魏
B.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 良庖岁更刀,割也
D. 子路拱而立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下列句子中的“孰”,表示“成熟”的是( )。
A. 孰不可忍也
B.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C. 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D.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满分:5 分
3. “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A. 范围广狭不同
B. 性状情态不同
C. 侧重的方面不同
D. 语法功能不同
满分:5 分
4. 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满分:5 分
5. “排,挤也。抵:挤也。摧:挤也”这里使用的词语训释的方法是
A. 互训
B. 递训
C. 同训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5 分
13春《古代汉语》(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的“归”是意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古代的“谁”指人,“孰”则兼指物。“孰”用于选择问,“谁”不用于选择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宾语一般前置,如“不吾知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是因为古代汉语省略主语得地方多,而且第三人称不用作主语,另外谦称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治亦进,乱亦进”句中“进”的意思是献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上古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只有不及物动词一类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树”和“木”的显著区别在于,“树”可以是动词,而“木”不可以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喻”和“谕”古代无分别,直到汉代还互相混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轻 不足于体与?该句中的“ ”通“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入则无法家拂士。该句中的“拂”通“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者”字词组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的”,因此,古代汉语的“者”等于现代汉语的“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出自《孟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宫”在古代除房屋外,还指五刑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 其后秦稍蚕食魏
B.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 良庖岁更刀,割也
D. 子路拱而立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下列句子中的“孰”,表示“成熟”的是( )。
A. 孰不可忍也
B.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C. 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D.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满分:5 分
3. “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A. 范围广狭不同
B. 性状情态不同
C. 侧重的方面不同
D. 语法功能不同
满分:5 分
4. 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满分:5 分
5. “排,挤也。抵:挤也。摧:挤也”这里使用的词语训释的方法是
A. 互训
B. 递训
C. 同训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5 分
13春《古代汉语》(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的“归”是意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古代的“谁”指人,“孰”则兼指物。“孰”用于选择问,“谁”不用于选择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宾语一般前置,如“不吾知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是因为古代汉语省略主语得地方多,而且第三人称不用作主语,另外谦称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治亦进,乱亦进”句中“进”的意思是献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上古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只有不及物动词一类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树”和“木”的显著区别在于,“树”可以是动词,而“木”不可以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喻”和“谕”古代无分别,直到汉代还互相混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轻 不足于体与?该句中的“ ”通“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入则无法家拂士。该句中的“拂”通“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者”字词组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的”,因此,古代汉语的“者”等于现代汉语的“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出自《孟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宫”在古代除房屋外,还指五刑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古代汉语》(一)作业1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古代汉语》(一)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