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汉语修辞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使用“是、变成”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
A. 明喻
B. 暗喻
C. 借喻
D. 博喻
满分:4 分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属于 。
A. 反对
B. 正对
C. 串对
D. 成对
满分:4 分
3.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 。
A. 肯定句
B. 判断句
C. 是非句
D. 否定句
满分:4 分
4. 把人当成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称为 。
A. 拟人
B. 拟物
C. 比拟
D. 比喻
满分:4 分
5. 借代重在事物的 。
A. 相关性
B. 相似性
C. 关联性
D. 类似性
满分:4 分
6. 使用“成为、等于”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
A. 明喻
B. 暗喻
C. 借喻
D. 博喻
满分:4 分
7. 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称为 。
A. 拟人
B. 拟物
C. 比拟
D. 比喻
满分:4 分
8. “阻碍与障碍”这组词的不同表现为 。
A. 组合性能不同
B. 范围大小不同
C. 语意轻重不同
D. 感情褒贬不同
满分:4 分
9.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称为 。
A. 反对
B. 正对
C. 串对
D. 成对
满分:4 分
10.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称为 。
A. 婉言
B. 婉语
C. 曲言
D. 曲语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春《汉语修辞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整句形式在散文、诗歌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口语句式大多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词语,作为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是一定音义的结合体;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俗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因此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些文言句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唐钺的《修辞格》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修辞格”专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1.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2. 掌握词语的音、形、义,是修辞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4. 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一种回环的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 对偶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使用“是、变成”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
A. 明喻
B. 暗喻
C. 借喻
D. 博喻
满分:4 分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属于 。
A. 反对
B. 正对
C. 串对
D. 成对
满分:4 分
3.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 。
A. 肯定句
B. 判断句
C. 是非句
D. 否定句
满分:4 分
4. 把人当成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称为 。
A. 拟人
B. 拟物
C. 比拟
D. 比喻
满分:4 分
5. 借代重在事物的 。
A. 相关性
B. 相似性
C. 关联性
D. 类似性
满分:4 分
6. 使用“成为、等于”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
A. 明喻
B. 暗喻
C. 借喻
D. 博喻
满分:4 分
7. 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称为 。
A. 拟人
B. 拟物
C. 比拟
D. 比喻
满分:4 分
8. “阻碍与障碍”这组词的不同表现为 。
A. 组合性能不同
B. 范围大小不同
C. 语意轻重不同
D. 感情褒贬不同
满分:4 分
9.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称为 。
A. 反对
B. 正对
C. 串对
D. 成对
满分:4 分
10.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称为 。
A. 婉言
B. 婉语
C. 曲言
D. 曲语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春《汉语修辞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整句形式在散文、诗歌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口语句式大多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词语,作为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是一定音义的结合体;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俗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因此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些文言句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唐钺的《修辞格》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修辞格”专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1.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2. 掌握词语的音、形、义,是修辞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4. 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一种回环的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 对偶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汉语写作》作业3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汉语修辞学》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