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 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 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满分:4 分
2. 遣唐使在华活动没有( )
A. 遣唐使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
B. 长安城有唐廷内使饮马出迎,引住四方馆
C. 遣唐使上贡受封赏
D. 活动受限于在长安和内地与唐朝官员进行交流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3. 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 )
A. 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
B. 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
C. 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
D.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满分:4 分
4. 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满分:4 分
6. 不属于身体毁饰的是( )。
A. 手镯
B. 绞面
C. 束腰腹
D. 缺齿
满分:4 分
7. 对服饰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尺
B.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C. 服饰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D. 服饰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满分:4 分
8. 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
A. 茶水
B. 茶具
C. 心境
D. 环境
满分:4 分
9. 记载“伯余制衣裳”、“胡曹作衣”的是( )。
A. 《易・系辞》
B. 《白虎通义》
C. 《世本》
D. 《后汉书・舆服志》
满分:4 分
10. 以下没有体现从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的是 ( )。
A. 苗族与侗族都喜欢银饰
B. 甘青地区的回、保安、东乡、撒拉等民族服饰有很多相同之处
C. 云南迪庆地区的纳西族和藏族的毛皮服装基本相同
D. 四川阿坝地区的羌族服装有一部分与相邻的藏族相同
满分:4 分
11. 以下不是服饰的文化内涵的 ( )。
A. 服饰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和和生活方式
B. 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
C. 服装穿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 由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满分:4 分
12. 以下不属于“首饰”的是( )。
A. 项链
B. 耳环
C. 簪子
D. 裹脚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最终导致亡国的是( )。
A. 夏桀
B. 周厉王
C. 汉哀帝
D. 殷纣王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满分:4 分
15. 以下不属于“装饰”的是( )。
A. 衣服
B. 首饰
C. 毁饰
D. 化妆型图案或发式发型
满分:4 分
13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按不同的社会职业来划分,最明显的是工农、军民、官兵、干群等社会群体间的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归,在洛阳东郊仿照天竺佛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喜庆节日、男婚女嫁、宗教活动、体育竞技等不同的场所与活动都有不同的服饰可以说是按用途划分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不醒,可见古人之饮酒,度数高,烈性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中国发达的文化养育了早熟的民族心理,注重历史记载的传统培养了冷静理智的文化特性,这使得中国士大夫对佛教中的逻辑推论、玄理幽思比之苦行的方式更为感兴趣,因而喜欢“见理”和“顿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中国是礼仪之邦,冠的产生远早于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音读取汉字原来的发音,有吴音、汉音等,就是“汉文直读”,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汉字假名混合文体”中,一般假名表示主要的、中心的意思,汉字起到语法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的是《后汉书 倭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 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 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满分:4 分
2. 遣唐使在华活动没有( )
A. 遣唐使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
B. 长安城有唐廷内使饮马出迎,引住四方馆
C. 遣唐使上贡受封赏
D. 活动受限于在长安和内地与唐朝官员进行交流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3. 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 )
A. 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
B. 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
C. 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
D.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满分:4 分
4. 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满分:4 分
6. 不属于身体毁饰的是( )。
A. 手镯
B. 绞面
C. 束腰腹
D. 缺齿
满分:4 分
7. 对服饰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尺
B.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C. 服饰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D. 服饰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满分:4 分
8. 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
A. 茶水
B. 茶具
C. 心境
D. 环境
满分:4 分
9. 记载“伯余制衣裳”、“胡曹作衣”的是( )。
A. 《易・系辞》
B. 《白虎通义》
C. 《世本》
D. 《后汉书・舆服志》
满分:4 分
10. 以下没有体现从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的是 ( )。
A. 苗族与侗族都喜欢银饰
B. 甘青地区的回、保安、东乡、撒拉等民族服饰有很多相同之处
C. 云南迪庆地区的纳西族和藏族的毛皮服装基本相同
D. 四川阿坝地区的羌族服装有一部分与相邻的藏族相同
满分:4 分
11. 以下不是服饰的文化内涵的 ( )。
A. 服饰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和和生活方式
B. 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
C. 服装穿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 由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满分:4 分
12. 以下不属于“首饰”的是( )。
A. 项链
B. 耳环
C. 簪子
D. 裹脚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最终导致亡国的是( )。
A. 夏桀
B. 周厉王
C. 汉哀帝
D. 殷纣王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满分:4 分
15. 以下不属于“装饰”的是( )。
A. 衣服
B. 首饰
C. 毁饰
D. 化妆型图案或发式发型
满分:4 分
13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按不同的社会职业来划分,最明显的是工农、军民、官兵、干群等社会群体间的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归,在洛阳东郊仿照天竺佛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喜庆节日、男婚女嫁、宗教活动、体育竞技等不同的场所与活动都有不同的服饰可以说是按用途划分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不醒,可见古人之饮酒,度数高,烈性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中国发达的文化养育了早熟的民族心理,注重历史记载的传统培养了冷静理智的文化特性,这使得中国士大夫对佛教中的逻辑推论、玄理幽思比之苦行的方式更为感兴趣,因而喜欢“见理”和“顿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中国是礼仪之邦,冠的产生远早于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音读取汉字原来的发音,有吴音、汉音等,就是“汉文直读”,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汉字假名混合文体”中,一般假名表示主要的、中心的意思,汉字起到语法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的是《后汉书 倭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