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12秋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作

所属学校:中国地质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5-03-17 15:10:12
地大12秋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
A. 顾客用100元钱买了350斤苹果
B. 顾客买5米布2天后付卖主100元
C. 顾客口袋的钱可购买一台彩电
D. 顾客将100元钱存入银行
满分:2 分
2.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 国营企业
B. 公私合营企业
C. 国家垄断调节
D. 私人垄断资本
满分:2 分
3. 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满分:2 分
4. 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 军事占领
B. 政治统治
C. 经济兼并
D. 民族压迫
满分:2 分
5.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 国有企业带来的利润
B. 国私合营企业带来的利润
C. 大资本家的捐赠
D. 税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加快资本周转之所以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根本的是因为( )
A. 预付资本数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作用加强了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满分:2 分
7. 马克思说:“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这里讲的“只有在一定关系下”是指()
A. 只有当纺纱机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时
B. 只有当纺纱机充当生产资料时
C. 只有当纺纱机用作资本主义生产的手段时
D. 只有当纺纱机归个体所有时
满分:2 分
8. 资本主义生产的两重性是指
A. 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生产
B. 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生产
C.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D. 一方面是劳动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满分:2 分
9.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的 ( )
A. 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B. 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 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 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满分:2 分
10. 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劳动力商品存在于健康人的身体内
B. 劳动力在――定条件下能成为商品
C. 劳动力价值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 生产社会化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矛盾
B. 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 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满分:2 分
12.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
A. 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 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 全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D. 生产劳动中转移的旧价值
满分:2 分
13. 恩格斯指出:“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这段话说明
A. 商品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背离价值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B. 商品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C. 商品价值是在价格波动中决定的
D. 商品价值和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共同基础
满分:2 分
14. 生产资料是指
A. 生产过程中的三个简单要素
B. 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D. 劳动过程中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要素
满分:2 分
15. 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是
A. 跨国公司
B. 国际垄断同盟
C. 国际卡特尔
D. 国际托拉斯
满分:2 分
16. 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功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B. 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 货币出现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满分:2 分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沦基础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劳动价值论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 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 可保障社会公平
满分:2 分
19.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 垄断
B. 剥削
C. 对外掠夺
D. 国家调节
满分:2 分
20.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满分:2 分
21.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 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 自身也有价值
D. 可作为支付手段
满分:2 分
23. 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根绝了竞争
B. 垄断削弱了竞争
C.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D. 垄断有被激烈的竞争所取代
满分:2 分
2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的关系是()
A. 并存性决定继起性
B. 继起性决定并存性
C. 继起性是并存性的基础
D. 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资本周转速度与单位时间的周转次数()
A. 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B. 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C. 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D. 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满分:2 分
2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 垄断组织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7. 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
A. 劳动工具
B. 劳动资料
C. 劳动产品
D. 劳动对象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8.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生产关系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生产
满分:2 分
29. 从本质上说资本是()
A. 生产中的机器
B. 流通中的货币
C. 运转中的资金
D. 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剥削关系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0. “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这句话是指
A. 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不包括生产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资本的流通
B. 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
C. 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单个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
D. 单个资本的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
满分:2 分
地大12秋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的关系是
A. 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市场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 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相同
D. 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E. 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
满分:2 分
2. 资本所有权同使用权的分离,使平均利润分割为
A. 银行利润
B. 企业利润
C. 产业利润
D. 商业利润
E. 利息
满分:2 分
3.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 货币流通规律
C. 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D. 价值规律
E. 按劳分配规律
满分:2 分
4. 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
A. 开采中的石油
B. 纺纱用的棉花
C. 冶炼用矿石
D. 生产用的厂房
E. 采伐中的原始森林
满分:2 分
5. 下面关于经济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客观性
B. 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D. 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E.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满分:2 分
6. 为了弥补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可采用的方法有
A. 加速折旧
B. 对设备进行改良
C. 提高对设备的利用率
D. 提高劳动强度
E. 采用更先进的设备
满分:2 分
7.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 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B.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D.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E. 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都存在和起作用
满分:2 分
8.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
A. 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 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D. 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E. 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流通和退出流通
满分:2 分
9.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各自作用是
A. 资本积聚扩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B.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C. 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D. 资本集中促进资本积聚
E. 资本集中扩大了单个资本总额
满分:2 分
10. 商品的价目表说明
A.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 货币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C.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 商品价格的大小
E.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满分:2 分
11.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主要有
A.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B. 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的比率
C.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D. 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E. 两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满分:2 分
1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E. 地租
满分:2 分
13. 社会生产力
A. 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 反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E. 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满分:2 分
14.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有
A. 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B. 周转时间长短不同
C. 价值回收方式不同
D. 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E. 价值增殖中作用不同
满分:2 分
15.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
D.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E.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
满分:2 分
16.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B.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C. 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D. 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E. 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
满分:2 分
17. 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下列哪几项来扩大生产的规模
A. 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B. 生产场所的扩大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改进生产要素的质量
E. 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满分:2 分
18.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这一规律决定
A.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
D. 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
E.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全部过程
满分:2 分
19.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关系是
A. 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B. 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C. 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量无关系
D. 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E. 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满分:2 分
20. 商品的价值是
A. 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B. 由具体劳动形成的
C. 商品的一个因素
D. 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E.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