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波》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指( )
A. TE10
B. TE20
C. TE01
D. TM10
2.TEM波(横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
A. EZ=0;HZ=0
B. EZ≠0,HZ=0
C. EZ=0;HZ≠0
D. EZ≠0,HZ≠0
3.下面对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个选项?
A. 总是沿磁场方向
B. 总是促进回路中磁通变化
C. 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
D. 总是企图阻碍回路中磁通的变化
此题选: D
4.两导体间的电容与( )有关
A. 导体间的位置
B. 导体上的电量
C. 导体间的电压
D. 导体间的电场强度
5.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有一点电荷q,距离导体平面的高度为h。其静像电荷( )
A.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2h处,电量为q
B.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下方h处,电量为-q
C.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h处,电量为2q
D.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下方2h处,电量为q
6.TM波是在合成波的传播方向(Z方向)上( )
A. EZ=0;HZ=0
B. EZ≠0,HZ=0
C. EZ=0;HZ≠0
D. EZ≠0,HZ≠0
7.“穿过任意闭合面的磁感应强度的能量为0。”这句话可以是描述的什么?
A. 电流连续性
B. 磁通连续性
C. 安培环路定律
D. 库仑定律
8.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介质中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是( )
A. D=εE
B. D=ε0E
C. E=εD
D. E=ε0D
9.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怎么描述?
A. 导体中任一点的电流密度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成正比
B. 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在这个回路中将有感应电动势出现,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
C. 静磁场唯一由电流产生,磁感应线一定包围流
D. 任意闭合面穿出的恒定电流为零/恒定电流是一个无散度的场
10.在矩形波导中传播的TM模和TE模的( )相同时,称为模式的简并
A. 相速
B. 截止波数
C. 截止频率
D. 传播常数
《电磁场与波》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两个同频率、同传播方向且极化方向相互垂直的线极化波,当它们的相位差是( )时,其合成波是线极化波。
A. 0
B. π/2
C. 3π/2
D. π
2.理想媒质中,均匀平面波的波长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 )
A. 频率
B. 媒质的介电常数
C. 相速
D. 相位
3.下列对恒定电流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A. 恒定电流是一个无散度的场
B. 恒定电流是一个无旋度的场
C. 任意闭合面穿出的恒定电流为零
D. 任意闭合面穿出的恒定电流为不能确定
4.下列哪几个选项描述的是相同的规律?
A. 电流连续性
B. 电荷守恒性
C. 电流连续性方程
D. 安培定律
5.下列哪几个选项是对恒定电场的描述?
A. 恒定流动的电荷产生的场,有外电源提供能量才能维持电荷恒定流动
B. 恒定流动的电荷产生的场,有外电源提供能量才能维持电荷恒定流动
C. 静止电荷产生的场,带电体充有电荷后无需外电源能量
D. 导体内没有电场,导体是等位体
6.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于理想导体平面时,距离媒质分界面( )处会形成波腹点
A. λ/4
B. λ/2
C. 3λ/4
D. λ
《电磁场与波》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当电磁波以临界角从一种光密介质入射到另一种光疏介质时,透射角一定为90度。
A. 错误
B. 正确
2.电磁波的极化表征在传播空间给定点上电场强度矢量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A. 错误
B. 正确
3.D,H的切向和法向分量均不可能出现连续。
A. 错误
B. 正确
4.安培环路定理说明静磁场并不是唯一由电流产生,但磁感应线一定包围流
A. 错误
B. 正确
5.导电媒质的传播常数一定是实数。
A. 错误
B. 正确
6.标量是不仅与大小而且还与方向有关。
A. 错误
B. 正确
7.导电媒质中,电场E、磁场H依然同相位。
A. 错误
B. 正确
8.磁介质被磁化后,其内部和表面可能出现宏观电流分布,这就是磁化电流。
A. 错误
B. 正确
9.在同一媒质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相速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A. 错误
B. 正确
10.因为手机天线接受的电磁波是垂直极化波,所以搜索手机信号时最好将手机垂直放置。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电大《电磁场与波》在线作业3
下一篇 : 12秋电大《电工技术基础》在线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