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学期《传热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影响时间常数的因素包括几何参数、物性参数和( )。
A. 流体流动速度
B. 周围换热条件(表面传热系数)
C. 边界热流密度
D. 流体温度变化
2. 对流换热过程中导热主要体现在( ),无滑移层以外的流体内发生的是热对流。
A. 通过保温层的热量传递
B. 通过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
C. 通过流体无滑移层的热量传递
D. 通过伸展到流体内部的肋片的热量传递
3. 水的 Pr 数在 20 ℃时为( )。
A. 0.7
B. 17
C. 70
D. 7.02
此题选: D
4. 实际上,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可以使用算盘、算筹、手摇计算机乃至笔算求解,只不过在求解有实际意义的导热问题时,计算速度( )。
A. 太慢而没有价值
B. 太快而反应不过来
C. 忽快忽慢不稳定
D. 难以掌控
5.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把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 )联系了起来。
A. 无滑移底层的导热
B. 壁面导热
C. 流体的温度场
D. 固体导热
6.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凝结表面时,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一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附于壁面,称为( )。
A. 膜状凝结
B. 不润湿凝结
C. 表面凝结
D. 珠状凝结
此题选: D
7. 非稳态导热的非正规状况阶段:温度变化从边界面逐渐地深入到物体内,温度分布呈现出受初始温度控制的特性,物体的部分区域( )。
A.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B. 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C. 保持原来的温度
D. 保持原来的热流量
8. Bi 称为毕渥数,又称毕渥准则。其物理意义是( )。
A. 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与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之比
B.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之比
C.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之比
D. 物体表面单位传热面积上流体层流底层导热热阻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之比
9. 周期性的非稳态导热过程由于边界条件变化程度与周期不同,可能分为也可能不分( )等两个阶段。
A. 非稳态阶段和稳态阶段
B. 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C. 非周期性阶段和周期性阶段
D. 非 定常阶段和定常 阶段
10. 通常规定 θ=t w - t = x (t w - t f ) 处作为热边界层的界限,其厚度用 δ t 表示。其中 x = ( )。
A. 0.5
B. 0.75
C. 0.95
D. 0.99
此题选: D
11. Bi 数和 Nu 数的表达式相同,二个表达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数值大小不同
B. 导热系数 l 不同
C. 特征数名称不同
D. 应用范围不同
12. 流体有无相变是影响对流换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相变时流体只依靠( )来实现热量传递;而在有相变时,流体相变热(潜热)的吸收或释放是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没有( )。
A. 热对流
B. 显热和温度变化
C. 强制对流
D. 自然对流
13. 在流体与固体壁面进行相变换热过程中,因流体潜热的释放或吸收而使该换热过程的强度( )同种流体无相变时的换热强度。
A. 等于
B. 远大于
C. 远小于
D. 或大于或小于
14. 形状、尺寸、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表面的粗糙程度等等是影响对流换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换热表面的( )。
A. 流动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相对因素
15. 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求解的基本思路,是把原来在时间、空间坐标系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用有限个( )上的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求解按一定方法建立起来的关于这些值的代数方程,来获得( )上被求物理量的值。
A. 离散点
B. 正交点
C. 边界点
D. 映射点
16. 液态金属的 Pr 数很小,为( )的数量级。
A. 0.0001
B. 0.001
C. 0.01
D. 0.1
17. 判断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包括: (1) 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同名准则相等); (2) 单值性条件相似。其中单值性条件相似包括( )。
A.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必要条件
D.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性质)条件(或称物性条件)
此题选: D
18. 获得离散方程组的原始方法存在( )等缺陷,处理简单的拉普拉斯方程型问题还可以,处理复杂一些的问题就会暴露其不足。
A. 处理手段复杂,数学逻辑不严谨
B. 物理意义不清晰,数学逻辑不严谨
C. 物理意义不清晰,处理手段单一
D. 计算精度不高,处理手段复杂
19. 普朗特特征数是运动粘度和热扩散率的比值,它表示了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或者说是( )厚度之比,是一个无量纲物性参数。
A. 层流层与湍流层
B.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
C. 无滑移层与边界层
D. 层流层与对流层
20. 格拉晓夫数表示( )的比较。
A. 浮升力与粘性力
B. 浮升力与惯性力
C. 惯性力与与粘性力
D. 惯性力与彻体力(体积力)
21. 流体的密度 r 、动力粘度 h 或运动粘度 n 、导热系数 l 、比定压热容 cp 等都会影响流体中的速度分布和热量的传递,是影响对流换热的( )。
A. 热物(理)性(质)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
22. 当流体始终为饱和流体时,相变换热过程中流体温度( ),即具有( )的特点。
A. 下降,降温
B. 上升,升温
C. 不发生变化,恒温
D. 呈正弦波动,温度振荡
23. 在( )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是目前获得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科生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对流换热部分的重点。
A. 牛顿理论
B. 对流换热分析理论
C. 纳维 - 斯托克司理论
D. 相似理论
此题选: D
24. 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叫做( )。
A. 同类现象
B. 撞衫
C. 全息映射现象
D. 学术腐败
25. 相似理论分析可以把所有的影响因素以某种合理的方式组合成少数几个( ),并从整体上把它们看作综合变量。这样作不仅使问题的自变量数目大大减少,而且可以扩大实验结果的应用范围,并且用于对模型实验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A. 无量纲特征数
B. 热物性参数
C. 随机数
D. 阿佛加德罗常数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影响时间常数的因素包括几何参数、物性参数和( )。
A. 流体流动速度
B. 周围换热条件(表面传热系数)
C. 边界热流密度
D. 流体温度变化
2. 对流换热过程中导热主要体现在( ),无滑移层以外的流体内发生的是热对流。
A. 通过保温层的热量传递
B. 通过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
C. 通过流体无滑移层的热量传递
D. 通过伸展到流体内部的肋片的热量传递
3. 水的 Pr 数在 20 ℃时为( )。
A. 0.7
B. 17
C. 70
D. 7.02
此题选: D
4. 实际上,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可以使用算盘、算筹、手摇计算机乃至笔算求解,只不过在求解有实际意义的导热问题时,计算速度( )。
A. 太慢而没有价值
B. 太快而反应不过来
C. 忽快忽慢不稳定
D. 难以掌控
5.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把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 )联系了起来。
A. 无滑移底层的导热
B. 壁面导热
C. 流体的温度场
D. 固体导热
6.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凝结表面时,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一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附于壁面,称为( )。
A. 膜状凝结
B. 不润湿凝结
C. 表面凝结
D. 珠状凝结
此题选: D
7. 非稳态导热的非正规状况阶段:温度变化从边界面逐渐地深入到物体内,温度分布呈现出受初始温度控制的特性,物体的部分区域( )。
A.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B. 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C. 保持原来的温度
D. 保持原来的热流量
8. Bi 称为毕渥数,又称毕渥准则。其物理意义是( )。
A. 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与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之比
B.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之比
C.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之比
D. 物体表面单位传热面积上流体层流底层导热热阻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之比
9. 周期性的非稳态导热过程由于边界条件变化程度与周期不同,可能分为也可能不分( )等两个阶段。
A. 非稳态阶段和稳态阶段
B. 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C. 非周期性阶段和周期性阶段
D. 非 定常阶段和定常 阶段
10. 通常规定 θ=t w - t = x (t w - t f ) 处作为热边界层的界限,其厚度用 δ t 表示。其中 x = ( )。
A. 0.5
B. 0.75
C. 0.95
D. 0.99
此题选: D
11. Bi 数和 Nu 数的表达式相同,二个表达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数值大小不同
B. 导热系数 l 不同
C. 特征数名称不同
D. 应用范围不同
12. 流体有无相变是影响对流换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相变时流体只依靠( )来实现热量传递;而在有相变时,流体相变热(潜热)的吸收或释放是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没有( )。
A. 热对流
B. 显热和温度变化
C. 强制对流
D. 自然对流
13. 在流体与固体壁面进行相变换热过程中,因流体潜热的释放或吸收而使该换热过程的强度( )同种流体无相变时的换热强度。
A. 等于
B. 远大于
C. 远小于
D. 或大于或小于
14. 形状、尺寸、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表面的粗糙程度等等是影响对流换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换热表面的( )。
A. 流动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相对因素
15. 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求解的基本思路,是把原来在时间、空间坐标系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用有限个( )上的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求解按一定方法建立起来的关于这些值的代数方程,来获得( )上被求物理量的值。
A. 离散点
B. 正交点
C. 边界点
D. 映射点
16. 液态金属的 Pr 数很小,为( )的数量级。
A. 0.0001
B. 0.001
C. 0.01
D. 0.1
17. 判断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包括: (1) 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同名准则相等); (2) 单值性条件相似。其中单值性条件相似包括( )。
A.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必要条件
D.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性质)条件(或称物性条件)
此题选: D
18. 获得离散方程组的原始方法存在( )等缺陷,处理简单的拉普拉斯方程型问题还可以,处理复杂一些的问题就会暴露其不足。
A. 处理手段复杂,数学逻辑不严谨
B. 物理意义不清晰,数学逻辑不严谨
C. 物理意义不清晰,处理手段单一
D. 计算精度不高,处理手段复杂
19. 普朗特特征数是运动粘度和热扩散率的比值,它表示了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或者说是( )厚度之比,是一个无量纲物性参数。
A. 层流层与湍流层
B.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
C. 无滑移层与边界层
D. 层流层与对流层
20. 格拉晓夫数表示( )的比较。
A. 浮升力与粘性力
B. 浮升力与惯性力
C. 惯性力与与粘性力
D. 惯性力与彻体力(体积力)
21. 流体的密度 r 、动力粘度 h 或运动粘度 n 、导热系数 l 、比定压热容 cp 等都会影响流体中的速度分布和热量的传递,是影响对流换热的( )。
A. 热物(理)性(质)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
22. 当流体始终为饱和流体时,相变换热过程中流体温度( ),即具有( )的特点。
A. 下降,降温
B. 上升,升温
C. 不发生变化,恒温
D. 呈正弦波动,温度振荡
23. 在( )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是目前获得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科生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对流换热部分的重点。
A. 牛顿理论
B. 对流换热分析理论
C. 纳维 - 斯托克司理论
D. 相似理论
此题选: D
24. 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叫做( )。
A. 同类现象
B. 撞衫
C. 全息映射现象
D. 学术腐败
25. 相似理论分析可以把所有的影响因素以某种合理的方式组合成少数几个( ),并从整体上把它们看作综合变量。这样作不仅使问题的自变量数目大大减少,而且可以扩大实验结果的应用范围,并且用于对模型实验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A. 无量纲特征数
B. 热物性参数
C. 随机数
D. 阿佛加德罗常数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东大12秋学期《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线作业1
下一篇 : 东大12秋学期《传热学》在线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