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学期《城市防灾》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照责任主体划分,应急预案可以划分为:()
A.
国家、省级、市级
B.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
政府、企业
D.
突发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实践
满分:3 分
2.
以下哪项不属于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A.
以企业为主
B.
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应急力量
C.
配合区域事故应急预案,争取外部应急支援
D.
充分统筹、调动社会应急资源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震级2~4级的地震为:()
A.
微震
B.
破坏性地震
C.
有感地震
D.
大地震
满分:3 分
4.
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分类以下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干旱
B.
崩塌
C.
火山
D.
爆炸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现场安全避难与疏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保护方案。一般地,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取现场安全避难:()
A.
容器有进一步失效的可能;
B.
避难保护不够充分;
C.
持续火灾伴有毒烟;
D.
没有爆炸型或易燃性气体存在。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爆炸事故可分为()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A.
锅炉爆炸
B.
气体爆炸
C.
粉尘爆炸
D.
物理性爆炸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A.
领导
B.
监督
C.
报告
D. 监察
满分:3 分
8.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乙类建筑应:()
A.
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B.
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C.
属于一般建筑
D.
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满分:3 分
9.
属于抗震设防甲类建筑的是:()
A.
地震破坏后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B.
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C.
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的建筑。
D.
地震破坏或倒塌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
满分:3 分
10.
地震前兆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两大类。
A.
地震宏观异常
B.
地下水异常
C.
生物异常
D.
气象异常
满分:3 分
13春学期《城市防灾》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血类型可以分为:()
A.
皮下出血
B.
皮上出血
C.
内出血
D.
外出血
满分:4 分
2.
泡沫灭火剂包括:()
A.
化学泡沫
B.
空气泡沫
C.
氟蛋白泡沫
D.
水成膜泡沫
满分:4 分
3.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
A.
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
B.
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
C.
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
D.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满分:4 分
4.
天然地震包括:()
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崩陷地震
D.
人工地震
满分:4 分
5.
灾害的两重属性包括()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空间属性
D.
时间属性
满分:4 分
6.
海洋灾害主要指:()
A.
风暴潮灾害
B.
巨浪灾害
C.
海冰灾害、
D.
海雾灾害
满分:4 分
7.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情形包括:()
A.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C.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满分:4 分
8.
紧急疏散注意事项:()
A.
迅速判明方向和安全区
B.
做好个体防护,开展互助互救工作
C.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并在疏散路线上设立哨位和风向标志,指明方向
D.
人员登记,查清事故区域的人员是否全部撤出
满分:4 分
9.
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冲击波
B.
碎片的冲击
C.
热作用
D.
火灾
满分:4 分
10.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地震发生的机制还没有彻底了解,地震预测理论也还没有充分建立,但是仍有许多尝试性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常见的有:()
A.
测地法
B.
验潮
C.
地震活动
D.
岩石破坏实验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城市防灾》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地震发生后, 保持清醒的头脑,震时就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习活动。功能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习,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应急标淮化操作程序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某几项或某一项具体应急活动时所规定的操作标作。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现场急救的复检是在已鉴别出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伤病员的进一步危害已减低到最低程度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尽快将被救人员简易分型以便于救护人员识别,并给予不同的处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就地”避难是指人员在危险区域内的避难空间(建筑物室内、专门的避难所等)进行避难的方式。这种避难方式可以在紧急时刻为人员提供一个相对于直接暴露于受污染环境中而言的“清洁”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的防护对象,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均较小或使用期限较短及临时性的防护对象,其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5 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其中 7 级以上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大于八级为特大地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进行胸外按压时, 每次按压後必须放松,掌根不得离开胸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城市救灾的回旋余地较大,特别是大型城市,往往在规划时就设计预留好了足够的避难场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城市防灾中通常将火灾归类为城市人为灾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照责任主体划分,应急预案可以划分为:()
A.
国家、省级、市级
B.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
政府、企业
D.
突发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实践
满分:3 分
2.
以下哪项不属于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A.
以企业为主
B.
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应急力量
C.
配合区域事故应急预案,争取外部应急支援
D.
充分统筹、调动社会应急资源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震级2~4级的地震为:()
A.
微震
B.
破坏性地震
C.
有感地震
D.
大地震
满分:3 分
4.
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分类以下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干旱
B.
崩塌
C.
火山
D.
爆炸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现场安全避难与疏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保护方案。一般地,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取现场安全避难:()
A.
容器有进一步失效的可能;
B.
避难保护不够充分;
C.
持续火灾伴有毒烟;
D.
没有爆炸型或易燃性气体存在。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爆炸事故可分为()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A.
锅炉爆炸
B.
气体爆炸
C.
粉尘爆炸
D.
物理性爆炸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A.
领导
B.
监督
C.
报告
D. 监察
满分:3 分
8.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乙类建筑应:()
A.
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B.
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C.
属于一般建筑
D.
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满分:3 分
9.
属于抗震设防甲类建筑的是:()
A.
地震破坏后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B.
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C.
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的建筑。
D.
地震破坏或倒塌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
满分:3 分
10.
地震前兆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两大类。
A.
地震宏观异常
B.
地下水异常
C.
生物异常
D.
气象异常
满分:3 分
13春学期《城市防灾》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血类型可以分为:()
A.
皮下出血
B.
皮上出血
C.
内出血
D.
外出血
满分:4 分
2.
泡沫灭火剂包括:()
A.
化学泡沫
B.
空气泡沫
C.
氟蛋白泡沫
D.
水成膜泡沫
满分:4 分
3.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
A.
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
B.
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
C.
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
D.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满分:4 分
4.
天然地震包括:()
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崩陷地震
D.
人工地震
满分:4 分
5.
灾害的两重属性包括()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空间属性
D.
时间属性
满分:4 分
6.
海洋灾害主要指:()
A.
风暴潮灾害
B.
巨浪灾害
C.
海冰灾害、
D.
海雾灾害
满分:4 分
7.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情形包括:()
A.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C.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满分:4 分
8.
紧急疏散注意事项:()
A.
迅速判明方向和安全区
B.
做好个体防护,开展互助互救工作
C.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并在疏散路线上设立哨位和风向标志,指明方向
D.
人员登记,查清事故区域的人员是否全部撤出
满分:4 分
9.
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冲击波
B.
碎片的冲击
C.
热作用
D.
火灾
满分:4 分
10.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地震发生的机制还没有彻底了解,地震预测理论也还没有充分建立,但是仍有许多尝试性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常见的有:()
A.
测地法
B.
验潮
C.
地震活动
D.
岩石破坏实验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城市防灾》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地震发生后, 保持清醒的头脑,震时就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习活动。功能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习,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应急标淮化操作程序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某几项或某一项具体应急活动时所规定的操作标作。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现场急救的复检是在已鉴别出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伤病员的进一步危害已减低到最低程度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尽快将被救人员简易分型以便于救护人员识别,并给予不同的处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就地”避难是指人员在危险区域内的避难空间(建筑物室内、专门的避难所等)进行避难的方式。这种避难方式可以在紧急时刻为人员提供一个相对于直接暴露于受污染环境中而言的“清洁”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的防护对象,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均较小或使用期限较短及临时性的防护对象,其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5 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其中 7 级以上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大于八级为特大地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进行胸外按压时, 每次按压後必须放松,掌根不得离开胸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城市救灾的回旋余地较大,特别是大型城市,往往在规划时就设计预留好了足够的避难场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城市防灾中通常将火灾归类为城市人为灾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东北大学13春学期《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线作业1
下一篇 : 东北大学13春学期《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线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