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
A. 理性主义模型
B. 混合扫描模型
C. 集团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 改进政策制定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 促进社会和谐
满分:4 分
3.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 拉斯韦尔
B. 伊斯顿
C. 戴伊
D. 安德森
满分:4 分
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 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 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 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满分:4 分
5. 终止由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属于( )。
A. 功能的终结
B. 组织的终结
C.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4 分
6. 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 公共产品
B. 公共代价
C. 公共利益
D. 公共要求
满分:4 分
7.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A. 20 世纪 30 年代
B. 20 世纪 50 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
D. 20 世纪 90 年代
满分:4 分
8.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 )
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
9. 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公共政策的终结对象有( )。
A. 未实施的政策
B. 功能的终结
C. 组织的终结
D.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满分:4 分
2.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 党的政策
B. 行政决策
C. 立法决策
D. 人大决策
满分:4 分
3.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心理环境
满分:4 分
4.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 分
5. 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 个性化原则
B. 强制性
C. 适时原则
D. 说服原则
满分:4 分
6.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 )。
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
7.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 理论渊源
B. 概念体系
C. 研究对象
D. 研究方法
满分:4 分
8. 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 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限制
B. 某一备选方案占有和使用资源的可能性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
C. 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D. 实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
满分:4 分
9. 一个合格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至少应该具有( )。
A.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
B. 较高的管理水平
C. 合理的知识结构
D. 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
满分:4 分
10.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早期失效过程是可以避免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公共政策在其有效期限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成本―效能分析是要估计公共政策的收益(包括具体收益与象征性收益)和公共政策执行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间的状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谓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就是指公共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因果联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公共政策是否针对了客观的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内容是否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现实情况,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是否具备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
A. 理性主义模型
B. 混合扫描模型
C. 集团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 改进政策制定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 促进社会和谐
满分:4 分
3.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 拉斯韦尔
B. 伊斯顿
C. 戴伊
D. 安德森
满分:4 分
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 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 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 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满分:4 分
5. 终止由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属于( )。
A. 功能的终结
B. 组织的终结
C.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4 分
6. 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 公共产品
B. 公共代价
C. 公共利益
D. 公共要求
满分:4 分
7.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A. 20 世纪 30 年代
B. 20 世纪 50 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
D. 20 世纪 90 年代
满分:4 分
8.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 )
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
9. 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公共政策的终结对象有( )。
A. 未实施的政策
B. 功能的终结
C. 组织的终结
D.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满分:4 分
2.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 党的政策
B. 行政决策
C. 立法决策
D. 人大决策
满分:4 分
3.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心理环境
满分:4 分
4.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 分
5. 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 个性化原则
B. 强制性
C. 适时原则
D. 说服原则
满分:4 分
6.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 )。
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
7.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 理论渊源
B. 概念体系
C. 研究对象
D. 研究方法
满分:4 分
8. 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 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限制
B. 某一备选方案占有和使用资源的可能性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
C. 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D. 实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
满分:4 分
9. 一个合格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至少应该具有( )。
A.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
B. 较高的管理水平
C. 合理的知识结构
D. 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
满分:4 分
10.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 分
13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早期失效过程是可以避免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公共政策在其有效期限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成本―效能分析是要估计公共政策的收益(包括具体收益与象征性收益)和公共政策执行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间的状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谓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就是指公共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因果联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公共政策是否针对了客观的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内容是否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现实情况,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是否具备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东北大学13春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在线作业1
下一篇 : 东北大学13春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在线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