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13春学期《连铸坯凝固与质量控制》在线作业2
13春学期《连铸坯凝固与质量控制》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高碳钢和低碳钢相比,在结晶器凝固过程中,哪一种钢形成的气隙大一点?
A. 低碳钢大一点;
B. 高碳钢大一点;
满分:7 分
2.
共晶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核时,究竟是哪一相先析出,主要是取决于合金的
成分,其次是对合金是否有变质处理,分析是否正确?
A. 分析不正确;
B. 分析正确;
C.
D.
满分:7 分
3.
连铸坯凝固过程的典型凝固组织与铸锭的典型凝固组织是相同的,基本没有太大差别,论述是否正确 ?
A. 论述不正确;
B.
论述正确;
C.
D.
满分:7 分
4.
结晶器电磁搅拌有模拟低温浇铸的作用,意义是下列哪一种论述?
A. 结晶器电磁搅拌加速了液面散热;
B. 结晶器电磁搅拌加快了拉速;
C.
结晶器电磁搅拌促进结晶器内热量传递;
D.
满分:7 分
5.
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热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下面哪一种提法是不对的?
A. 铸坯表面存在着压应力;
B. 凝固前沿由于速度不均,迟后凝固的部位存在拉应力;
C. 中心凝固时受压应力;
D.
满分:7 分
6.
纯金属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形核和生长过程主要是热过冷起主导作用分析是否正确?
A. 分析正确;
B.
分析不正确;
C.
D.
满分:7 分
7.
有时 末端电磁搅拌的使用对中心质量的改善不够理想,把轻压下与末端电磁搅拌联合使用,是否必要?
A. 有必要;
B. 没有必要;
C.
D.
满分:7 分
8.
铸坯表面、内部只要是有裂纹缺陷发生,一定是由于拉应力作用下产生,是否正确?
A. 正确;
B.
不正确;
C.
D.
满分:7 分
9.
决定 连铸坯凝固界面前沿成分过冷大小的 主要因素下面哪一种表述是错误的?
A. 钢的成分;
B. 铸坯凝固系数的大小;
C.
凝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
D.
满分:7 分
10.
铸坯表面有时也可以直接形成柱状晶组织,这主要决定于钢种和结晶器的冷却条件,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吗 ?
A. 分析不正确;
B.
分析正确;
C.
D.
满分:7 分
13春学期《连铸坯凝固与质量控制》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生产无缺陷或低缺陷铸坯的铸机要具备下面哪些工艺条件?
A. 高水平的铸机的控制系统;
B. 高质量的钢水;
C. 高水平的铸机人工操作;
D.
满分:5 分
2.
铸坯内部的裂纹缺陷经常与下面那些缺陷一起发生?
A. 偏析缺陷;
B. 疏松缺陷;
C.
夹杂物缺陷;
D.
满分:5 分
3.
当钢种确定之后缩短柱状晶区增加中心等轴晶区有效的工艺措施是下面哪些?
A. 降低浇注温度;
B. 利用电磁搅拌技术;
C.
适当增加二冷强度;
D.
满分:5 分
4.
板坯的“鼓肚”缺陷可能会引起内部的裂纹、疏松、偏析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下面哪些分析是正确的?
A. 二冷水的分布不合理;
B.
铸坯的柱状晶发达;
C. 二冷区扇形度辊缝尺寸公差不准;
D.
满分:5 分
5.
修正铸坯凝固传热模型中的换热系数的方法下面那几种是不正确的?
A. ① 铸坯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B. 射钉测量坯壳厚度方法;
C. 铸坯液芯长度测量方法;
D. 铸坯表面硬度测量方法;
E.
铸坯磁性测量方法;
此题选: DE 满分:5 分
6.
合金凝固过程中下面哪些工艺条件的变化会使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增大?
A.
提高界面前沿的温度;
B. 增加界面前沿液态金属的运动;
C. 凝固速度突然加快;
D.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高碳钢和低碳钢相比,在结晶器凝固过程中,哪一种钢形成的气隙大一点?
A. 低碳钢大一点;
B. 高碳钢大一点;
满分:7 分
2.
共晶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核时,究竟是哪一相先析出,主要是取决于合金的
成分,其次是对合金是否有变质处理,分析是否正确?
A. 分析不正确;
B. 分析正确;
C.
D.
满分:7 分
3.
连铸坯凝固过程的典型凝固组织与铸锭的典型凝固组织是相同的,基本没有太大差别,论述是否正确 ?
A. 论述不正确;
B.
论述正确;
C.
D.
满分:7 分
4.
结晶器电磁搅拌有模拟低温浇铸的作用,意义是下列哪一种论述?
A. 结晶器电磁搅拌加速了液面散热;
B. 结晶器电磁搅拌加快了拉速;
C.
结晶器电磁搅拌促进结晶器内热量传递;
D.
满分:7 分
5.
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热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下面哪一种提法是不对的?
A. 铸坯表面存在着压应力;
B. 凝固前沿由于速度不均,迟后凝固的部位存在拉应力;
C. 中心凝固时受压应力;
D.
满分:7 分
6.
纯金属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形核和生长过程主要是热过冷起主导作用分析是否正确?
A. 分析正确;
B.
分析不正确;
C.
D.
满分:7 分
7.
有时 末端电磁搅拌的使用对中心质量的改善不够理想,把轻压下与末端电磁搅拌联合使用,是否必要?
A. 有必要;
B. 没有必要;
C.
D.
满分:7 分
8.
铸坯表面、内部只要是有裂纹缺陷发生,一定是由于拉应力作用下产生,是否正确?
A. 正确;
B.
不正确;
C.
D.
满分:7 分
9.
决定 连铸坯凝固界面前沿成分过冷大小的 主要因素下面哪一种表述是错误的?
A. 钢的成分;
B. 铸坯凝固系数的大小;
C.
凝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
D.
满分:7 分
10.
铸坯表面有时也可以直接形成柱状晶组织,这主要决定于钢种和结晶器的冷却条件,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吗 ?
A. 分析不正确;
B.
分析正确;
C.
D.
满分:7 分
13春学期《连铸坯凝固与质量控制》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生产无缺陷或低缺陷铸坯的铸机要具备下面哪些工艺条件?
A. 高水平的铸机的控制系统;
B. 高质量的钢水;
C. 高水平的铸机人工操作;
D.
满分:5 分
2.
铸坯内部的裂纹缺陷经常与下面那些缺陷一起发生?
A. 偏析缺陷;
B. 疏松缺陷;
C.
夹杂物缺陷;
D.
满分:5 分
3.
当钢种确定之后缩短柱状晶区增加中心等轴晶区有效的工艺措施是下面哪些?
A. 降低浇注温度;
B. 利用电磁搅拌技术;
C.
适当增加二冷强度;
D.
满分:5 分
4.
板坯的“鼓肚”缺陷可能会引起内部的裂纹、疏松、偏析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下面哪些分析是正确的?
A. 二冷水的分布不合理;
B.
铸坯的柱状晶发达;
C. 二冷区扇形度辊缝尺寸公差不准;
D.
满分:5 分
5.
修正铸坯凝固传热模型中的换热系数的方法下面那几种是不正确的?
A. ① 铸坯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B. 射钉测量坯壳厚度方法;
C. 铸坯液芯长度测量方法;
D. 铸坯表面硬度测量方法;
E.
铸坯磁性测量方法;
此题选: DE 满分:5 分
6.
合金凝固过程中下面哪些工艺条件的变化会使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增大?
A.
提高界面前沿的温度;
B. 增加界面前沿液态金属的运动;
C. 凝固速度突然加快;
D.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东北大学13春学期《理论力学》在线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