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福建师范大学《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透视与构图 2015-03-17 16:44:45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法国透视学者( )首先著文论述全景画的透视。
A. 瓦伦辛纳斯
B. 泰勒
C. 玛尔顿
D. 巴尔克
满分:2 分
2. 日光自正上方照射方形斜面,斜面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称为( )。
A. 斜面底迹面
B. 斜面上迹面
C. 斜面中迹面
D. 上斜面
满分:2 分
3. 我们今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由英国数学家泰勒在( )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
A. 1713
B. 1714
C. 1715
D. 1716
满分:2 分
4.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越远越聚拢,直至合于一点,称为()。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5. ( )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方法。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确定物体透视高度的方法有两种( )。
A. 缩尺法
B. 视高法
C. 轴距法
D. 边线法
满分:2 分
2. 中国传统绘画和西画的透视处理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绘画通常采用( )。
A. 多视点
B. 高视高
C. 远视距
D. 等高线
满分:2 分
3. 灭点有五种( )。
A. 心点
B. 距点
C. 余点
D. 升点和降点
满分:2 分
4. 画各种立足面上的人物高度包括以下( )以及画斜面上的人高及画斜面和平地上的人高等几个方面。
A. 画平地上的人高
B. 画高台面上的人高
C. 画地面和台面上的人高
D. 画不规则坡面上的人高
满分:2 分
5. 平行透视图方体透视图三种边线的透视方向是( )。
A. 垂直
B. 水平
C. 向心点
D. 平行
满分:2 分
6. 从圆面上画圆形物作图时应注意( )三个透视关系。
A. 原物轴线与圆面长径的关系
B. 圆面宽窄和柱面弧线的关系
C. 柱端圆面和柱身的宽窄关系
满分:2 分
7. 斜面灭线的作用在于( )。
A. 斜面上的平行变线都应该汇聚于灭点
B. 等大的平行斜面透视宽窄取决于距离斜面灭线的远近
C. 斜面上的物体高度应以斜面灭线为准绳。
满分:2 分
8. 视高法的基本画法有( )。
A. 以视高为“尺”
B. 以地平线为“准绳”
C. 以景物为“线”
D. 以自身为“基点”
满分:2 分
9. 对众多角度的余角透视,可归纳为( )三种状态。
A. 微动
B. 对等
C. 一般
D. 特殊
满分:2 分
10. 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三种()。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斜线的状态标志在两方面:一是它的水平方向,即斜线底迹线对画面的关系。二是他对水平地面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斜面透视一般附属于平行透视或余角透视景物,因而在构图中,除了平行透视或余角透视原有的灭线外,又增加了斜面灭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视高,是画者对景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今天我们称为“透视”术语,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叫做“远近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方物转动时,在心点左右的余点位置发生变化,存在反比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日光光源遥远而光度强,地球接受的光线成平行装行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平行透视方物的两对竖立面,对画面的角度总是一平行一垂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中视线倾斜于地面,画面倾斜于地面的为斜俯视和斜仰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斜面由平边和斜边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灯光光源距离有限,光线成辐射状照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视距就是目点至画面的垂直距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透视图和摄影一样,摄取的是景物瞬间形象,当镜头对准场景中央(心点)按动快门的刹那,便摄取了整个场景的图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以视高的透视高度为基准,就地量得远近物体的透视高度称为透视视高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俯仰有正斜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中视线垂直于地面,画面平行于地面的为正俯视和正仰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相对于平行透视方物对画面平行而言,余角透视对画面成角度的,故又称为成角透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斜面底迹面由平边底迹线和斜边底迹线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反射而成的景物形状称反影也称为虚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远视距构图能充分描绘远近人物形象及周围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画面平行的直线叫做原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1. 绘画是在画纸等平面上工作,应使观者对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离感和立体凸凹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2. 基线就是画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即取景框的底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3. 光滑的物面,都能反射其它物体的形状,使人看到在物面的“里面”有着和外面相同的物体,这种物面称反射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4. 要画好向心点线段的透视方向,应明确心点在现场中的位置,以及在构图中如何设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5. 余角透视方物的两对竖立面对画面角度则是变化无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6. 由画者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景物两组平边线平行的视线,视线在心点左、右视平线上交得的两点,即方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位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7. 两余点经常一远一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8. 透视作为数学和几何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对其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9. 近视距高度渐差大,远视距高度渐差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0. 向两侧余点汇聚的变线斜度,在近视距构图中陡斜,在远视距中平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1. 画水面反影使用的垂直杆是垂直于地面的原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2. 多投影若有重叠则产生复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3. 近视距构图,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近处物体的形象,使观者印象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4.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透而视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5. 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之外的灭点都称为余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