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V
1. 下列给出的条件中,( )属于狭义的地层油气藏。
A. 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B. 岩性油气藏
C. 裂缝性油气藏
D. 生物礁油气藏
满分:5 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油气藏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
A.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B. 圈闭保存条件
C. 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
D. 生油层的厚度
满分:5 分
2. 油气在初次运移过程中,可以( )为动力从生油层运移至储集层。
A. 压实作用
B. 水动力
C. 浮力作用
D. 热力和生物化学作用
满分:5 分
3. 从圈闭的成因、圈闭形态及遮挡条件等因素考虑,下列( )均属于构造油气藏。
A. 背斜油气藏
B. 岩性油气藏
C. 裂缝性油气藏
D. 生物礁油气藏
满分:5 分
4.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满分:5 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封闭作用,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岩样的排驱压力越大,其最大孔喉半径越大;反之,岩样的排驱压力越小,其最大孔喉半径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按槽台说的盆地分类,松辽盆地属于地台内部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速敏性是指地层中存在的粘土等微粒及其他微粒物质在注入流体的影响下,在孔隙介质中迁移,堵塞孔隙、喉道而造成对油层的渗透率损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其原因在于它具备孔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同一条断层,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深部和浅部,可能起着封闭油气或破坏油气聚集的两种相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断层开启性使不同年代、不同渗透性的地层串通起来,导致储层非均质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较多,可归纳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三方面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的一切运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常规的油气田勘探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预探和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挤压背斜油气藏常见于褶皱区,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地层中流体异常高压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的微裂缝,能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通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通常,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气运移后,才能聚集成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通常,地下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多具有原生粒间孔或仅有少量次生孔,晚成岩A期,则以次生孔发育为特点,晚成岩B期次生孔明显减少而裂缝开始发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一个构造的起伏高度就是它的闭合高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V
1. 下列给出的条件中,( )属于狭义的地层油气藏。
A. 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B. 岩性油气藏
C. 裂缝性油气藏
D. 生物礁油气藏
满分:5 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油气藏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
A.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B. 圈闭保存条件
C. 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
D. 生油层的厚度
满分:5 分
2. 油气在初次运移过程中,可以( )为动力从生油层运移至储集层。
A. 压实作用
B. 水动力
C. 浮力作用
D. 热力和生物化学作用
满分:5 分
3. 从圈闭的成因、圈闭形态及遮挡条件等因素考虑,下列( )均属于构造油气藏。
A. 背斜油气藏
B. 岩性油气藏
C. 裂缝性油气藏
D. 生物礁油气藏
满分:5 分
4.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满分:5 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封闭作用,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岩样的排驱压力越大,其最大孔喉半径越大;反之,岩样的排驱压力越小,其最大孔喉半径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按槽台说的盆地分类,松辽盆地属于地台内部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速敏性是指地层中存在的粘土等微粒及其他微粒物质在注入流体的影响下,在孔隙介质中迁移,堵塞孔隙、喉道而造成对油层的渗透率损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其原因在于它具备孔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同一条断层,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深部和浅部,可能起着封闭油气或破坏油气聚集的两种相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断层开启性使不同年代、不同渗透性的地层串通起来,导致储层非均质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较多,可归纳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三方面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的一切运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常规的油气田勘探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预探和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挤压背斜油气藏常见于褶皱区,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地层中流体异常高压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的微裂缝,能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通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通常,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气运移后,才能聚集成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通常,地下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多具有原生粒间孔或仅有少量次生孔,晚成岩A期,则以次生孔发育为特点,晚成岩B期次生孔明显减少而裂缝开始发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一个构造的起伏高度就是它的闭合高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