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科目:道路工程 2015-03-17 17:29:43

西南交《道路工程》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1 道试题,共 84 分。)
1.填隙碎石没有采用泥浆作为粘结结合科,故其( )
A. 只用做调平层
B. 防止裂缝产生的能力小
C. 水稳定性好
D. 水稳定性差

2.如果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沥青路面面层的网裂、龟裂未及时养护等,在汽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将很容易产生(  )病害
A. 坑槽
B. 龟裂
C. 纵向裂缝
D. 拥包

3.路基的临界高度是指( )
A. 地下水或长期地表积水的水位至路床项的距离
B. 路基边缘至原地面距离
C. 路基边缘至路床顶面距离
D. 路面中心至地下水位的高度

4.路基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的积水,主要通过( )排除到路基以外的天然河沟中
A. 排水沟
B. 盲沟
C. 跌水
D. 涵洞

5.截水沟在平面上布置的特点是( )
A. 与水流方向平行
B. 与水流方向相交
C. 与水流方向垂直
D. 因地形而异

6.石灰土中的碳酸化作用主要是形成( ),从而使石灰土强度增大
A. 离子交换
B. CaCO3结晶体
C. 结晶体
D. Ca(OH)2与(H2O)结合形成结晶

7.某路基经过在最不利季节测定,路床底下80cm内平均含水量为20%,此种粘性土的塑限为15%,液限为35%。己知稠度分界值为Wa1=1.1,Wa2=0.95,Wa3=0.80,则该路基处于( )状态
A. 干燥
B. 中湿
C. 潮湿
D. 过湿
此题选: D
8.排水沟渠加固类型选择与( )无关
A. 土质
B. 水流速度
C. 沟底纵坡
D. 断面形状
此题选: D
9.当温度较高或加荷时间较长时( ),沥青劲度略低于10MPa
A. 沥青的作用减弱
B. 沥青劲度极低
C. 混合料的劲度减小
D. 抵抗变形的能力便完全由集料骨架承担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
A. 20m
B. 10m
C. 50m
D. /

11.高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一般应采用( )
A. 单层
B. 单层或双层
C. 只能是双层
D. 双层或三层式
此题选: D
12.下述对沥青面层中层与层之间的透层、粘层表述正确的是( )
A. 透层、粘层仅作为施工的工艺性技术措施,不考虑其强度
B. 粘层仅作为施工的工艺性技术措施,不考虑其强度,透层考虑其强度
C. 透层仅作为施工的工艺性技术措施,不考虑其强度,粘层考虑其强度
D. 透层、粘层均考虑其强度

13.石灰土基层的主要缺点是( )
A. 强度低
B. 水稳性差
C. 缩裂
D. 耐磨性差

1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的计算图式采用( )
A. 椭圆均布载
B. 双圆形荷载
C. 单圆形荷载
D. 集中车轮荷载

15.某路基已知路床顶以下80cm内的平均相对含水量WZ=0.65,查表可得W0=0.45、W1=0.5、W2=0.6、W3=0.7,则该路基属于(  )状态
A. 过湿
B. 中湿
C. 干燥
D. 潮湿
此题选: D
16.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通过( )方法测定
A. 三轴试验
B. 小梁弯拉试验
C. 马歇尔试验
D. 直接拉伸或劈裂试验
此题选: D
1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
A. 0.3%
B. 0.4%
C. 0.5%
D. 0.6%

18.确定路基干湿类型是以地下水位到(  )的距离来判断
A. 路基边缘
B. 路面中心
C. 原地面中心
D. 路床顶面
此题选: D
19.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
A. 3%
B. 2%
C. 5%
D. 非定值

20.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此题选: D
21.在以下各种土中,可用来修筑路基的理想材料是( )
A. 砂土
B. 砂性土
C. 粘性土
D. 重粘土




西南交《道路工程》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6 分。)
1.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包括( )
A. 抵消部分离心力
B. 缓和离心力的变化
C. 适应汽车转弯行驶轨迹
D. 可作为超高和加宽的缓和段
E. 减小汽车行驶横向力

2.道路选线设计的依据(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有( )
A. 交通量
B. 设计行车速度
C. 通行能力
D. 纵坡大小
E. 直线长短
F. 设计车辆

3.以下有关线路纵断面设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级公路的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可采用最大纵坡9%
B. 平原地区的一级公路最短坡长为250m
C. 海拔为3450m的高原地区线路纵坡折减值为2%
D. 缓和坡段纵坡应不大于3%,长度不受限制
E. 在紧坡路段,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4.影响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因素有( )
A.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B. 行驶时间
C. 超高渐变率
D. 加宽值
E. 设计时速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