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四川大学《公共危机管理1657》第二次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公共危机管理1657 2015-03-17 18:44:34
《公共危机管理》第二次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 )。
A. 以人为本原则
B. 尽早化解原则
C. 依法处理原则
D. 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满分:3 分
2. 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
A. 权力优先性
B. 紧急处置性
C. 程序特殊性
D. 社会配合性
满分:3 分
3.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 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 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 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满分:3 分
4. 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
A. 15
B. 18
C. 10
D. 20
满分:3 分
5. 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
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满分:3 分
6. 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
A. 15
B. 18
C. 10
D. 20
满分:3 分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 )的原则。
A. 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 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 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满分:3 分
8. 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
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满分:3 分
9. 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 乡镇级
B. 县级
C. 地市级
D. 省级
满分:3 分
10. 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 )。
A. 成因的多样性
B. 传播的广泛性
C. 分布的差异性
D. 治理的单一性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公共危机管理》第二次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制订重建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 )
A. 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
B. 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
C. 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D. 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满分:4 分
2. 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 )
A. 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 建立举报制度
C. 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 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满分:4 分
3. 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 )。
A. 决策
B. 指挥与协调
C. 危机监测
D. 应急预测
满分:4 分
4. 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 )。
A. 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 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 一般法律法规
D. 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满分:4 分
5. 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 )。
A. 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 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 一般法律法规
D. 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满分:4 分
6. 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 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 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 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满分:4 分
7.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 )。
A. 加强内部控制
B. 第三方评估
C. 公众与舆论监督
D. 财政预算管理
满分:4 分
8. 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
A.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 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 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 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满分:4 分
9. 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 )。
A. 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 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 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 辅助与支持体系
满分:4 分
10.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 )。
A. 加强内部控制
B. 第三方评估
C. 公众与舆论监督
D. 财政预算管理
满分:4 分
《公共危机管理》第二次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