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第2次作业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 2015-03-17 18:47:28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
A. 可知论
B. 唯物论
C. 辩证法
D. 唯心论
满分:3 分
2. 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
A.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B. 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C. 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
D. 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满分:3 分
3. 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A. 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B. 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C. 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
D. 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
满分:3 分
4.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绝对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
A.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
B.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C. 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
D. 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满分:3 分
6.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A. 质量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辩证否定的方法
满分:3 分
7.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A. 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B. 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C. 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D. 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满分:3 分
8. 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结构性
C. 层次性
D. 开放性
满分:3 分
9. 事物的质是指( )。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
满分:3 分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社会实践性
B. 世界的物质性
C. 世界的矛盾性
D. 世界的可知性
满分:3 分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2. 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 )。
A. 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
B. 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
C. 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
D. 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
满分:3 分
13. 范畴( )。
A.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B. 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C.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
D.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
满分:3 分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A.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C. 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满分:3 分
15.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B. 各门科学的具体规律
C. 关于世界的最普遍的本质问题
D. 认识和实践的规律
满分:3 分
16.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A. 唯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物活论的观点
D. 唯意志论的观点
满分:3 分
17.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基本思潮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满分:3 分
18.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满分:3 分
19.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 哲学的党性是指(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
D.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词
满分:3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 生产实践
B. 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 科学实验
D. 审美实践
E. 文艺和体育活动
满分:4 分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满分:4 分
3. 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A. 心外无物
B. 世界统一于感觉
C. 理在事先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E. 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满分:4 分
4. 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 )。
A. 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
B. 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
C. 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
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
E. 矛盾双方绝对同一
满分:4 分
5.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
A. 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B. 同因同果,异因异果
C. 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D. 同果同因,异果异因
E. 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满分:4 分
6.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A. 宇宙热寂说
B. 相对论
C. 唯能论
D.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E. 牛顿力学
满分:4 分
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E.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满分:4 分
8.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
B.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C.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
D. 具体科学从哲学取得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E.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将失去其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满分:4 分
9. 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B.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 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E.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满分:4 分
10.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A. .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
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
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