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波谱分析》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一、判断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场效应会引起基团特征频率往低波数位移。
A. 错误
B. 正确
2.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形比有机化合物复杂得多。
A. 错误
B. 正确
3.振动偶合是随着两个基团或化学键距离的增大而加强,两个基团相距远时就不发生偶合,只有一个特征峰。
A. 错误
B. 正确
4.红外光谱适用于一些异构体和特殊体系的定量分析,它们的红外光谱尤其是指纹区的光谱各有特征,因此可利用各自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定量。
A. 错误
B. 正确
5.红外光谱它也是鉴定无机物很好的手段之一,例如络合物的研究,地矿科学的研究也普遍采用红外光谱。
A. 错误
B. 正确
6.分子的能量由电子能、振动能和转动能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7.重要基团的特征频率及影响频率位移的因素是结构鉴定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8.影响频率位移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9.当生色团为质子受体时吸收峰红移,生色团为质子给体时吸收峰蓝移。
A. 错误
B. 正确
10.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11.当两个化学键或基团的振动频率相近或相等且在分子中直接相连或相接近时,一个基团振动时会引起其他原子的位移,振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偶合的,相互作用使原来的谱带裂分成双峰,出现对称与不对称两种偶合振动方式。这称为振动的偶合。
A. 错误
B. 正确
12.氢键效应:羰基与羟基形成氢键υC 往低波数位移
A. 错误
B. 正确
13.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14.自旋核的磁轴并不与H0重合,而是以固定夹角围绕H0作迥转运动,称之为进动。
A. 错误
B. 正确
15.所谓电荷迁移跃迁是指用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与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跃迁。
A. 错误
B. 正确
16.红外光谱谱带的强度与跃迁几率成反比。
A. 错误
B. 正确
17.原子核的自旋如同电流在线圈中运动一样会产生磁矩μ, 其大小与自旋角动量P,核的旋磁比γ及自旋量子数I有关。
A. 错误
B. 正确
18.物质分子运动近似可分为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内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与产生红外光谱有关的运动方式是原子的振动和分子转动。
A. 错误
B. 正确
19.同一种化合物若它们的晶型不同会引起谱峰的位移和强度的变化,甚至发生谱带裂分。
A. 错误
B. 正确
20.红外光谱无法鉴定有机物官能团。
A. 错误
B. 正确
21.200~400nm 范围称为近紫外区,许多化合物在这一区域产生特征吸收。
A. 错误
B. 正确
22.能起分光作用的色散元件主要是棱镜和光栅。
A. 错误
B. 正确
23.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24.酰胺结构中既有羰基又有氨基。
A. 错误
B. 正确
25.基团和化学键的特征频率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和化学键所连接的两个原子的质量。
A. 错误
B. 正确
26.无机配合物有电荷迁移跃迁产生的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A. 错误
B. 正确
27.共轭效应使基团特征频率往高波数位移。
A. 错误
B. 正确
28.红外光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物的定性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29.分子中或分子间的基团之间直接的物理相互作用引起的取代基效应,主要表现为环张力和空间位阻。
A. 错误
B. 正确
30.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31.诱导和共轭效应不是通过化学键起作用的。
A. 错误
B. 正确
32.当光照射某些配合物时,可能发生一个电子从体系具有电子给予体特性部分(给体,donor)转移到该体系的另一具有电子接受体特性的部分(受体,acceptor),这种电子转移产生的吸收谱带称为电荷迁移吸收带。
A. 错误
B. 正确
33.诱导效应是由于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引起吸引或排斥电子的静电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的变化和键强度的改变,因而改变了化学键的力常数。
A. 错误
B. 正确
34.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不会按一定的方式排列。
A. 错误
B. 正确
35.场效应是分子内相互作用的两部分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作用,只有相互靠得很近的偶极子之间才能产生偶极场效应。
A. 错误
B. 正确
36.用红外光照射化合物分子,分子吸收红外光的能量使其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产生跃迁。
A. 错误
B. 正确
37.不同性质的溶剂与样品分子的作用可能改变有关分子轨道的能级,但不能改变最大吸收波长。
A. 错误
B. 正确
3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39.通常由最高占有分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在吸收适当波长的辐射能量后,跃迁到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A. 错误
B. 正确
40.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A. 错误
B. 正确
41.红外光谱具有测定方法简便、迅速、所试样量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的优点。
A. 错误
B. 正确
42.只有当外来电磁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基态与某一激发态的能量之差时(ΔΕ=hυ),这个能量才能被分子吸收产生红外光谱,或者说只有当外来电磁辐射的频率恰好等于从基态跃迁到某一激发态的频率时,则产生共振吸收――产生红外光10谱。
A. 错误
B. 正确
43.各种单键的特征峰和X-H变形振动的特征峰互相重叠干扰,因此1500~400cm-1范围内出现的吸收谱带是不特征的。
A. 错误
B. 正确
44.有的化合物所含的结晶水量不同时其光谱没有明显差异。
A. 错误
B. 正确
45.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是无法同时存在的。
A. 错误
B. 正确
46.在光的作用下,有机化合物都有发生极化的趋向,即能转变为激发态。
A. 错误
B. 正确
47.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鉴定有机物分子所含的化学键和官能团。
A. 错误
B. 正确
48.红外光是一种波长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
A. 错误
B. 正确
49.红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A. 错误
B. 正确
5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表征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12秋浙大《波谱分析概论》在线作业-浙江大学